娛樂
2019.03.31 13:10 臺北時間

【全文】《侏羅紀》玩到《捉妖記》 潘國瑜特效點亮華語片

《捉妖記2》是潘國瑜與導演許誠毅二度合作的電影,特效表現更上層樓。(東方IC)
《捉妖記2》是潘國瑜與導演許誠毅二度合作的電影,特效表現更上層樓。(東方IC)
曾以《捉妖記》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的潘國瑜,是少數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華裔女性特效專家。出生於香港的她,入行超過30年,代表作有史蒂芬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張藝謀的《英雄》與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全面啟動》等。
潘國瑜拿到電腦博士學位即投身當時新興的特效工作,成為該領域的女性先驅,精湛的「弄假成真」技術,源於對電影的熱愛,更來自充分準備、細心觀察、努力工作與大膽接受挑戰。
電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從不覺得它只是工作。大家都說,如果選擇熱愛的工作,就不覺得是在工作。但我必須強調,我的工時很長、有時一天超過16個小時。當你踏入這行,周圍可能都是電影大師,所以在開始前就要大量學習、了解專業,不只是邊工作、邊學習,要有充分準備才能在這個領域立足。」這是好萊塢特效專家潘國瑜在「金馬電影大師課」的開場白,道出她熱情又務實的工作態度。
潘國瑜(右)與湯冰冰以《捉妖記》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東方IC)

特效先行者潘國瑜

  •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士
  • 入圍得獎紀錄:
  • 2018年《捉妖記2》(入圍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
  • 2015年《捉妖記》(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入圍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
  • 2003年《英雄》(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潘國瑜從大學到博士班都專攻電腦,因喜愛攝影與電影進入一家影片公司,將電腦圖像應用在真人拍攝,並以製作廣告特效為主。1990年公司接到英國政府10年1次的人口調查廣告委製,廣告公司想出讓3個月大嬰兒開口說話的點子,雖然之前英國沒人做過這種效果,但潘國瑜認為值得嘗試,研發以電腦處理3D模型,與同事們共同完成。結果這支廣告因技術創新、內容有趣,引起轟動,登上《泰晤士報》(Times)頭條、還有BBC節目採訪。潘國瑜因此備受矚目,更獲聘到舊金山喬治盧卡斯的ILM(Industrial Light & Magic,工業光魔)特效公司,進入電影領域。
一開始潘國瑜因電影特效比廣告講究且耗時,有點不習慣,「ILM每一個pixel(畫素)都會看,發現顏色不對或很多細節都會改。」ILM負責《侏羅紀公園》特效時,因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讓片中整隻恐龍出現的CG鏡頭多達五十個,因此需要更多人,她主動爭取,「經過一連串考驗,我幸運加入團隊,學到很多東西。」
《侏羅紀公園》是電影特效史上的經典,潘國瑜也是幕後特效人員之一。(翻攝自ILM官網)
《侏羅紀公園》是電影特效史上的經典,「之前沒一家公司能用電腦做出栩栩如生的生物,所以我們每個部門都要不停觀察研究,做視覺效果研發,看類似生物的皮膚、動作。在技術上完全從零開始,每個部分都很難,從寫工具程式、合成、燈光、動畫、模型等,大家分工合作,每天都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團隊只有15人,做了9個月終於完成。
潘國瑜在ILM任職達10年,照片中電腦正在處理提姆波頓電影《星戰毀滅者》。(潘國瑜提供)
在ILM做好萊塢電影特效工作很開心,華裔的潘國瑜想做華語片、與華人導演合作,卻因那時華語片預算不高,不可能交給ILM。有一天她接到香港製片江志強來電表示,正在籌備張藝謀電影《英雄》,想邀她合作。她看了劇本覺得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她看過張藝謀所有電影,是他的影迷,「我在ILM十年多,做得很好,可以繼續留下來10年、20年,但這次機會難得,我想給自己一些挑戰。」潘國瑜就這樣離開舒適圈,去一個工資不太高、工作量也比較多的崗位。
潘國瑜(紅圈中)在ILM參與製作《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並與創辦人喬治盧卡斯(前排中抱胸者)等團隊合影。(潘國瑜提供)
從好萊塢科幻片到華語武俠片,潘國瑜透過劇本想像特效的發揮空間,與概念設計師(concept designer)研究,再和張藝謀討論。「當時我不懂說中文,只能用英文、透過翻譯溝通,很多時候因為比較複雜,翻譯也不太懂我們的想法,我就用動作表達,但導演一看就明白。」
《英雄》裡劍氣引發樹葉漫天飛旋、或水花四濺凝結的場景,都以特效呈現獨特的意境。潘國瑜認為,最重要是美感。
潘國瑜(右)在張藝謀電影《英雄》拍片現場與男主角李連杰合影。(潘國瑜提供)
《英雄》裡劍氣引發樹葉漫天飛旋、或水花四濺凝結的場景,都以特效呈現獨特的意境。潘國瑜認為,最重要是美感。「我做很多故事板(分鏡腳本)給導演看,告訴他樹葉飄飛的路徑,而且因為片中張曼玉是很優雅的女演員,她的劍發出來也要和她一樣好看。另外水的動態、 timing則有不同,像湖裡的水比較寫實,但李連杰與甄子丹對打時的水花,水就是武器,所以可以把水變成有性格的東西。前製期開會時就先確定每個角色的專長、性格,連衣服的顏色、武器、招式和特效風格等都相互配合。」
張藝謀電影《英雄》裡張曼玉(左)與章子怡(右)過招的特效充滿東方韻味,潘國瑜使用分鏡腳本(下圖),顯示對打時樹葉飄飛的CG效果。(潘國瑜提供)
《英雄》的工作經驗讓潘國瑜更了解華語片的製作,對後來參與導演田壯壯電影《狼災記》、導演許誠毅電影《捉妖記1、2》等都有影響。潘國瑜和許誠毅在好萊塢工作很久,都是美式作風,想法一致,與經驗較欠缺的大陸特效公司合作時,常按好萊塢公司的架構流程,每個階段都準備好,請對方按部就班配合,且不停為特效人員上課。因大陸拍電影的方法與好萊塢不同,時間較短,她同時是視效總監與製片,工作量更多,但中間沒有層層關卡,可自己決定,雖辛苦卻更開心。
《捉妖記》系列中的胡巴經由特效層層處理,變成大銀幕上可愛的小妖怪。(潘國瑜提供)
科幻片《全面啟動》(Inception)是潘國瑜特效生涯印象深刻的作品,當時她已是經驗豐富的主管,但為學習新技術,改以技師身分參與設計片中的幻境城市。「我們設計許多的建築物,導演通過後,再研究城市街道規劃與如何放入建築物、交通號誌等。如果透過攝影機呈現的感覺不對,就得調整、不停測試。」但這些城市全部設計好後,卻得配合劇情崩壞、外貌一直改變,所以要大量研發製作,而且要360度都好看。
《捉妖記2》是潘國瑜與導演許誠毅二度合作的電影,特效表現更上層樓。(東方IC)
無論動畫、實拍、合成,在特效後製階段,燈光設計都是關鍵,足以左右影像感覺,潘國瑜也以擅長燈光設計著稱,參與過《冰雪奇緣》《動物方城市》等片。她分析,一幅遠景通常前面是暖調、後面的山是冷調、遠方彷彿有霧,越遠、對比越不強烈,這些都可在做特效時參考,讓影像更真實。此外,她還強調,「做CG的人如果不了解攝影鏡頭,就可能把長鏡頭畫面放進廣角畫面裡,一看就不對。」只有了解和掌握技術,才能做出創意和藝術。
我們是透過電腦做出另一個世界,所有的人物、環境都是參考現實才能做好。
對想進特效行業的新人,潘國瑜建議不只要懂繪畫、動畫、電影、燈光、攝影,也應多方學習:「因為我們是透過電腦做出另一個世界,所有的人物、環境都是參考現實才能做好。如果不懂就去研究,不停改良、提升,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