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小商旅真的很慘!」上週三,本刊實地走訪一間隱身在北市西門町商辦大樓裡的商旅,負責人王則人熱情向本刊介紹房間格局有陽台、中島,可以曬衣服、簡易煮食很適合長租,不過,當天桃機群聚疫情延燒新聞不斷,對旅館業者來說,就怕又回到去年5月疫情警戒升三級的惡夢裡。
在全台有4間旅館的王則人,同時也是包租代管「星鴻集團」創辦人的王則人,就對於就對近期政府推出的旅館轉社會住宅政策很有感。原來,早在前年疫情首次來襲時,他就將旗下高雄旅館「兆舍」部分房間轉為月租套房,雖然租金比不上旅客日租,但也讓他每個月有近30萬元的收入打底。
「3個月、6個月我都租,幸好這樣做,它讓我撐過第一波本土疫情,去年5月第二波雖然有虧錢,但影響相對較少。不像同業,那段時間都跑路了,乾脆收掉不做的大有人在。」王則人說。
談到同業,他說:「能做防疫旅館的還可以繼續撐,但像台北市很多旅館不是獨棟,根本沒條件,我們也不像品牌飯店背後有集團資源支撐。」而他口中,既無法轉型,也沒富爸爸的小型商旅,正是這次旅館轉社宅的主力目標。
雖然有旅館同業不看好轉社宅計畫,但考慮將旗下台北、高雄旅館申請做社宅的王則人則持正面態度,他說:「現在假日房間都客滿,問題出在平日啊!所以將部分房間長租、部分繼續做旅館日租,透過這種靈活方式,就可以在疫情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狀況下,一來心裡有底最慘會虧到多少,二來可以讓營收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