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11.12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素人演活《哈勇家》 三代親情洞見泰雅文化核心

拍攝期間主要場景南山部落難得降下瑞雪,劇組也隨機應變捕捉美景。(華映提供)
拍攝期間主要場景南山部落難得降下瑞雪,劇組也隨機應變捕捉美景。(華映提供)
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獎的《哈勇家》,以三代同堂的故事闡述泰雅文化核心。編導陳潔瑤經由大量排練與共同生活,開發素人演員潛力,並順應天候變化,捕捉渾然天成的影像敘事。
在監製梁宏志、瞿友寧協助下,該片製作宣發預算近4,500萬元,攝影、美術等技術全面提升。從親情的拉扯與凝聚,擴及傳統與現代的衝擊,展現創作企圖,也拉高影片格局。

強力後盾 瞿友寧

1970年生於台中

學歷:世新大學電影科畢業

代表作:

  • 2021年監製電影《瀑布》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2020年監製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無聲》
  • 2017年《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獲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獎、入圍戲劇節目導演獎
  • 2013年《親愛的奶奶》入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 2012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獲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導演獎
  • 2003年《薔薇之戀》入圍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獎

激發演技 陳潔瑤

泰雅族語名:Laha Mebow

1975年生於宜蘭

學歷: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

代表作:

  • 2022年《哈勇家》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2016年《只要我長大》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長片,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2011年《不一樣的月光》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
監製瞿友寧(左)稱讚導演陳潔瑤(右)拍片風格日益成熟,也提供作品更好的製作環境。
泰雅族導演陳潔瑤繼以《不一樣的月光》展開尋根旅程、藉《只要我長大》描繪部落兒童生活之後,到第三部電影時,本想拍其他原民族群,「不過部落長輩希望我繼續深入拍攝泰雅族,至少要講到『GAGA』。因為對泰雅族而言,『GAGA』非常重要,但很難具體解釋,所以我就想拍一部與『GAGA』有關的電影。」後來這部片成為《哈勇家》,英文片名則是《GAGA》。
泰雅語「GAGA」是什麼?陳潔瑤表示,「簡單講,就是泰雅族的生活觀、價值,用現代語彙可解讀為規範、習俗與禁忌等。」因不易說明,於是想從家庭出發,以實際情境讓觀眾知道「GAGA」的意涵。
故事以選舉為背景,飾演鄉長候選人的洪金輝(左四)與戲中母親林詹珍妹(右四)上台向鄉親拉票。(華映提供)
陳潔瑤想起《不一樣的月光》裡飾演阿公的張金振,他堅持傳統精神價值,也能自在生活於現代,是族人眼裡「活的GAGA」。但阿公的下一代,卻為了生存忙碌工作,反而孫輩因隔代教養,較有機會接觸傳統文化。由於這是泰雅社會的現象,她決定以祖孫三代一家人為主角編寫劇本,同時展開田野調查與訪問。
2018年陳潔瑤開始編劇時,遇上地方選舉,「有朋友說,選舉是破壞部落的元凶。以前部落像個家庭,不用選舉,都由長老或頭目指定,但現在因選舉互相撕裂。我對政治議題有些排斥,可是蒐集部落選舉材料時,發現不少有趣的事,覺得可從另一角度處理,把選舉當背景,看人性百態。」故事也從哈勇阿公的長子投入鄉長選舉出發,融入打獵、蓋家屋、吹口簧琴等傳統。
陳潔瑤首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描述尋根的旅程。(華映提供)
為挑選片中祖孫三代,開拍前9個月即透過多重管道海選。巧合的是,片中「哈勇阿公」陳德清與「雅夢阿嬤」林詹珍妹,分別是《只要我長大》童星陳宇與林晨皓的親阿公、阿嬤。陳潔瑤因在社群媒體看到陳宇分享阿公的照片,覺得形象鮮明,後來發現阿公很隨和、願意嘗新,就邀他演出。林詹珍妹同樣是因孫子在網路張貼她如電影劇照般的照片,吸引陳潔瑤親自拜訪。
電影裡跟著阿公學習傳統技藝的「少年以諾」,由陳潔瑤紀錄片《泰雅巴萊》主角張祖鈞飾演。儘管張祖鈞是高中生,比片中設定的國中生年紀大,但陳潔瑤認為他的外表與氣質符合,且來自三代同堂家庭,和戲裡父親互動也不錯,所以由他出任。
張祖鈞與林詹珍妹演出自然生動,證明陳潔瑤指導素人的方法奏效。
「哈勇阿公」陳德清(右一)常帶著孫子張祖鈞(右二)在身邊,以行動傳承原住民文化。(華映提供)
果然張祖鈞與戲裡阿嬤林詹珍妹分別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最佳女配角,顯示2人演出自然生動,也證明陳潔瑤指導素人演員的方法奏效。陳潔瑤指出,「選角分很多階段,先選一批人,請他們表演不同角色,多方觀察才確定角色人選。」
接下來每週排戲,開拍前1個半月,大家到拍攝地點宜蘭大同鄉南山部落共同生活,彼此也如家人般逐漸親近。不過所有演員都沒看劇本,陳潔瑤只告訴他們戲裡的個性、背景與發生的事,他們消化後在排戲時提出回饋,拍攝前都已準備好。
因導演陳潔瑤認為別有效果,劇組在濃霧籠罩中照常拍攝。(華映提供)
該片序場中,阿公對孫子說:「祖靈給你什麼,就是什麼。」這句話同樣反映在拍攝工作。電影故事按四季時序發展,但山區天氣難料,只能隨機應變。拍攝序場時不是雪季,但到思源埡口卻遇到積雪未融,陳潔瑤覺得難得,就拍了。監製瞿友寧也補充,「劇本另有一場下雪戲,因當地並非年年有雪,已有人造雪的備案,沒想到拍攝時,真的下雪。」
還有一場2隊選舉人馬狹路相逢的戲,劇組在路邊插上競選旗幟,才布置好就飄來大霧。陳潔瑤說:「副導與攝影師認為霧太濃,建議不要拍。我覺得雖然看不清楚,可是朦朧中有聲音、燈光的效果,更加有趣。」
戲裡藉由泰雅族殺豬的儀式與過程,傳達何謂「GAGA」。(華映提供)
因場面很多,需要調度,雲霧、飄雪與陽光又可遇不可求,因此動員艾穆瑞(Aymerick Pilarski)與詹嘉文2位攝影指導,以及4位攝影師留住吉光片羽,並採雙機作業。2位攝影指導有不同分工:較寫意的風景由艾穆瑞負責,讓他從外地人的視角切入詮釋;演員群戲為立即掌握語言、文化重點,多由詹嘉文掌鏡。
策劃《哈勇家》時就希望提供更好的製作環境,攝影、美術上也不計成本。
導演陳潔瑤(前排右一)希望法國攝影指導艾穆瑞(前排右二)的鏡頭有不一樣的視角與觀察。(華映提供)
瞿友寧指出,「策劃《哈勇家》時就希望提供更好的製作環境,攝影、美術上也不計成本。」他透露,因陳潔瑤作品風格獨特、且受電影獎肯定,在小額募資上比較容易。該片除了國片輔導金800萬元,也順利獲華映娛樂、中環國際、星泰國際、得藝文創、凡宇興業、樂到家、鏡文學等單位投資。
此次攝製預算較以往相對充裕,陳潔瑤不用擔心技術,但編劇與執行拍攝仍充滿挑戰。劇本原有130場戲,因為太長,她邊拍邊刪到100場以內。此外,「拍攝原住民電影,主創除了演員,只有我是原住民,為讓各部門理解故事核心,要不斷溝通、討論,這也是我要學習的。」
片中祖孫檔林詹珍妹(左)和張祖鈞(右)分別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最佳新演員。(華映提供)
片中有泰雅傳統殺豬、分豬肉的儀式與過程,藉以傳達何謂「GAGA」,讓外界了解族人生活禮俗。陳潔瑤強調,「戲裡殺豬的豬肉,真的分給當地人,表示感謝。它不是道具,不能丟掉,會犯禁忌。」她記得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分配豬肉,或有人糾正對方行為時會說「你很沒有GAGA。」點點滴滴,讓她當下覺得泰雅文化正在流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