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永和博愛街,眼前是以紅磚鋪成的乾淨巷道;沿途樹影婆娑,鮮少有人車經過。這條街被規劃為「藝術街」,離路口不遠的楊三郎美術館,內有古蹟「網溪別墅」,過去曾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再往前走一小段,抵達博愛街17號,現在則是許多圖文創作者的大本營——「毛毛蟲文創壹號基地」。
三月初,這裡聚集了包括Duncan、米粒大叔等十多位知名圖文作家,一同見證一個藝文空間的啟動;如果兩年多前,當時的張凱童選擇了放棄,也不會有現在的成績。
相識
2013年,「毛毛蟲創意工作室」成立,2015年更名為「毛毛蟲創意行銷」;擔任品牌總監的張凱童,與設計總監毛毛蟲(鄭明輝)及策劃總監劉繼珩,是公司創始的核心團隊成員。
近年來,他們積極發掘、培養優秀的原創圖文作家。目前旗下簽約圖文作家共有七位,包括毛毛蟲、8元哥、熊 秋葵、微疼、超直白、老闆這魚,以及最近簽下的賤女奈奈。公司致力於「IP角色行銷」的發展,去年更獲得文化部「文創之星獎」、經濟部「新創事業獎」肯定。
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
簡稱IP,是指智力所創造的成果,概括一切來自知識活動領域的權利。例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商業中使用的符號、名稱、圖像和外觀設計,台灣也透過專法(例如著作權法、商標法等)進行規範
近年在企業經營上,「智財權策略」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除了構築保護屏障、防止抄襲外,也可進行商業利用(例如透過授權收取權利金)。
目前台灣市面常見的角色IP大多來自美、日。美系的代表就是迪士尼,米老鼠從1928年誕生後,風靡全世界;日系最著名的就是三麗鷗,包括已經發展43年的Hello Kitty,以及2013年推出就大受歡迎的蛋黃哥。這些角色經常授權在各類商品上,店家、超商也經常透過贈送相關授權商品,來吸引消費。
「我們一定要相信,有一天我們可以攻占他們(美、日)的超商。」張凱童認為,台灣有很多優秀、具有潛力的創作者,只是需要專業的行銷與品牌操作,讓更多人看見;毛毛蟲文創就是為此而成立。
回憶創始團隊的相識過程,「我們碰到是2011年了,我28歲。」毛毛蟲分享,那時他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室內設計師,剛出來創業。張凱童則是媒體集團旗下的行銷經理,負責規劃一個介紹室內設計師的網站;兩人因業務合作而有接觸。
「我們遇到的室內設計師,至少都有3、40歲;他(毛毛蟲)那時候太年輕了!」張凱童後來才知道毛毛蟲是位圖文部落客,也佩服他創業的勇氣;由於在網站上曝光需要繳交年費,對年輕設計師是一筆負擔,張凱童破例跟老闆提案,讓毛毛蟲可以用插畫抵年費。「我可能有campaign或要推廣新的功能,就請他幫忙宣傳;一幅(畫)多少錢我們就去抵。」
另外一位夥伴劉繼珩,曾與張凱童任職同一個媒體集團,擔任室內設計相關雜誌的副主編,兩人在規劃網站時成為好友。至於與毛毛蟲初次見面則是在張凱童的婚宴,但當時並不熟。後來劉繼珩離開雜誌社、改當SOHO族接案,又有機會採訪到毛毛蟲,大家也漸漸變得熟識;2015年要成立公司時,她正式受邀成為團隊一員。
開始
至於一開始,張凱童為何會投入插畫家經紀、行銷的領域?「那時候真的是好玩,就跟毛毛蟲說:『我幫你做行銷』;但那時候真的沒有做過什麼經紀,也不是做文創這一塊。」
毛毛蟲大學時期就在無名小站開設部落格畫插畫;2012年後,隨著室內設計的工作步上軌道,案量持續增加,插畫部分逐漸無法兼顧,創作量減少。只是當時毛毛蟲經營部落格已經6年,在FB粉絲團也累積了一票粉絲,「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走。」
然而張凱童仔細研究了毛毛蟲的部落格及粉絲團發現,雖然讀者在無名小站的活動率下滑、留言不再頻繁,但在FB粉絲團上的黏著度很高。「每一則留言他都自己去回,回應的內容感覺彼此都很熟,我覺得粉絲好像真的很愛他;雖然那時候(FB)粉絲不多,更新也沒有那麼頻繁,但我覺得還是很多人在看毛毛蟲。」
原本只是玩票性質的合作,卻變成了開創新事業的契機。FB粉絲團方面,還是由毛毛蟲本人自行操作,創作上盡量維持一定的頻率;對外的商業配合及合約洽簽則由張凱童負責。接觸一些業主後,張凱童更深刻體認到圖文創作者的辛酸;例如毛毛蟲曾幫服飾網站繪製T恤圖案,三天賣了十多萬,但最後只分到5000多元。
「其實很多部分也要靠他(毛毛蟲)自己的粉絲團去宣傳,」服飾販售雖然在其他平台上,但很多消費者都是看到毛毛蟲的FB分享,進而下單購買。這件事讓張凱童有很深刻的體悟;作品延伸出的周邊其實有許多商機,重要的是掌握銷售渠道。所以他們在2013年成立了工作室,也架設自己的網站經營電商,開始販售毛毛蟲相關商品。
堅持
對於經營圖文作家,張凱童很有自己的想法。對於早期的部落客來說,開箱文是一部分的收入來源;很多廠商也會特別請圖文作家試用產品、分享心得,利用他們的人氣來推銷商品。
「但畫出來的圖才是他的價值,而不是做開箱。」張凱童認為,3C產品可以找科技部落客開箱,餐廳可以找美食部落客撰文評鑑。但對像毛毛蟲這樣的圖文作家來說,插畫角色可以授權、可以代言;但不應該要他又寫文章又拍照,插畫更變成只是推銷產品的點綴。
就因為這樣的堅持,在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年,張凱童推掉了許多案子,「我要毛毛蟲不要再變成部落客了!」
只是少了這些案源,也讓工作室的營運也變得困難。「其實前面兩年我們完全不支薪,我的金主就是我先生,連搭公車的錢都跟他拿。」張凱童與毛毛蟲把工作室的收入,都用來支付員工薪資,「但那時我們還是常常討論,下個月員工還有薪水可以拿嗎?」
「有一次她來找我,我們從下午聊到晚上,」劉繼珩回憶,那時她感受到張凱童真的非常煎熬,每個月都在想錢在哪裡、要如何應付支出;「那時我們都已經看到插畫經紀是有前景的。」
雖然想撐下去,但面對現實的壓力,張凱童也不禁思考是否要重回職場,「很多朋友跟我說,妳OK啦!有一個網站在找行銷總監啊,妳去一定很好談。」但她去談了一次後,「我真的覺得所有的細胞都在告訴我說:『不要去上班!』」
「我覺得很多創業過的人,應該沒辦法再回到公司,因為你已經很享受自己可以掌握很多東西。」經營工作室短短一年多,雖然有痛苦、有挫折,但對張凱童而言,整個經驗值暴增,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變得成熟,這是在職場十年都得不到的體驗。
「這可能是我工作以來,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轉機
就在毛毛蟲文創快走不下去之際,屋漏偏逢連夜雨,毛毛蟲的作品又突然遭到補教業侵權,「那時候已經很慘,又遇到被侵權,整個焦慮到我一個月內就瘦了三公斤!」雖然事件發生已過了兩年,談起這次事件,張凱童的語氣仍充滿憤慨。
事件關鍵在於原本毛毛蟲只答應出席補教業所舉辦的講座,並提供作品給對方製作小禮品贈與參加者;但對方卻將作品擴大使用在其他未授權的文宣上。也因為這件事情,讓張凱童無論怎樣都要撐下去,「那時候我們找律師討論,然後蒐證、報警;因為太生氣,我已經無法去想錢的事,先告再說!」
張凱童認為,這次侵權事件讓毛毛蟲文創獲得許多寶貴經驗,包括智慧財產授權的專業知識;也讓他們體認到,要更加積極捍衛原創者的權益。事件解決後,他們決定加強發展經紀及品牌塑造,也開始規劃與更多圖文作家合作。
「後來就開始思考,單打獨鬥這件事情不OK。」毛毛蟲深深覺得光靠他一個人,能做的事有限,畢竟他還需要兼顧室內設計的事業。此時剛好另外兩位圖文作家8元哥、熊 秋葵也分別來洽詢,是否能請張凱童代為處理經紀事務,「在他們來之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經紀這一塊。」
在討論過後,他們認為把圖文作家的角色經營成品牌、IP,是一條正確的路;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有人看見了,所以才會想加入。「創業前期這段時間的摸索,方向其實沒有設定錯誤。」因此張凱童簽下了8元哥與熊 秋葵,團隊逐漸成形,也開始朝向設立公司前進,「如果這個模式很好,我們可以複製到其他品牌身上。」
而劉繼珩也在2015年正式加入了毛毛蟲文創。因為過去豐富的採訪撰稿經驗,她很擅長文案;另外愛貓的她,接案做SOHO之餘,也與朋友一起打造了「好窄貓」,生產帆布包、紙膠帶、筆記本,紅包袋...這些富有巧思的文創商品進行義賣,捐助流浪動物。而開發這類商品的能力,正是規模逐漸擴大的毛毛蟲文創所必須的。
「那時候,公司開始需要發展比較多的周邊商品;而我們(好窄貓)這邊每年都在做;她就問我說,有沒有興趣加入公司,來做這一塊。」對於插畫家經紀及周邊開發,劉繼珩原本就有興趣。而對張凱童來說,能請到好朋友一同打拚,更堅定了繼續奮戰的決心,「我想要找一個Partner的角色,不是員工而已。」
在劉繼珩加入後,毛毛蟲文創也在2015年4月正式登記為公司;從原本只有兩人、一度搖搖欲墜的小工作室,發展成現在超過10人的文創團隊。
按讚加入《Mirror Media ACG》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