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4.03.18 05:58 臺北時間

【318我記得8】理想有些打折沒關係 十年後她們像家人齊心打造原民天地

Savungaz Valincinan重返當時聚集原民青年、距立法院500公尺遠的空地拍照,當時他們都在這個「原青民主小公園」舉辦論壇。
Savungaz Valincinan重返當時聚集原民青年、距立法院500公尺遠的空地拍照,當時他們都在這個「原青民主小公園」舉辦論壇。
西門町漢口街窄巷內透露昏黃光線的老屋,是Savungaz Valincinan以布農族語「家」為名創辦的空間「Lumaq露瑪恪」,一樓是咖啡店和選物店,二樓則是她和幾個原民夥伴居住辦公的地方。採訪這天,有人正睡醒下樓盥洗,有人在電腦前辦公,四處堆滿選舉宣傳刊物,「我沒有錢另外租房子,唯一領薪水的員工還得跟我一起睡,好可憐喔,兼員工宿舍,」Savungaz與身旁好友兼員工Yuli Ciwas相視,爆出迴盪不已的震耳笑聲。

追尋認同 在街頭相遇

十年前,當時27歲的Savungaz與23歲的Yuli是一起占領立法院的成員。Savungaz與社運夥伴陳為廷等人帶頭衝進立法院那刻,Yuli才知道當晚真正的意圖,跟著進入議場。占領的585個小時間,兩人的任務便已不同,Savungaz接下一樓議場入口、2樓窗戶梯子旁把關人員進出的維安工作,幾乎寸步不離;而Yuli則是到場外與原青夥伴會合,當年參與抗爭的原住民青年多聚集在忠孝東路和林森北路路口麥當勞旁、被稱作「原青民主小公園」的鋪石子空地上,舉辦論壇和討論會。
20240315pol009
Savungaz Valincinan(前中)318當晚與陳為廷(後中)帶頭衝進立法院。
Savungaz從小在台北長大,父親是外省二代,母親則是來自南投縣曲冰部落的布農族人;李垣臻成長於高雄、外婆是石門水庫淹沒區奎輝部落的泰雅族人,兩人因關心原民議題結識,卻在318運動之後開展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退場後,Yuli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一陣子,因為未婚、獨自扶養孩子,回老家工作,從此退出台北社運活動。而Savungaz則在考慮許久後進入民進黨黨部,投入更狹義的政治領域。
Savungaz探尋原住民族身份認同的過程一向與參與社運息息相關。就讀成大航太工程系時,她便跟同學組原民社團,四處聲援原住民抗爭如反東海岸開發、知本反遷葬,及士林王家、苗栗大埔張藥房的反迫遷運動;2012年,她深入參與台東反美麗灣運動,在環評現場與警察衝突,除了留下大片瘀青抓痕、被控告妨害公務的紀錄,也更深知對抗體制的艱難,「318是規模最大的,讓大家聚集、長時間一起工作,是我們成長過程重要的事件。每段經歷都是養分,318也不例外,它沒有那麼特殊、沒那麼決定性,卻帶給我們很多影響。」
學運後,她與原青夥伴辦共識營、自主組成部落宣講,讓族人了解服貿影響;期間她也從漢名改為布農族名,繼承外婆的名字Savungaz,是與部落重新連結,也解開母系家庭血緣的祕密,一步步找回布農族「交換婚」制度底下的親族、尋回曾以高砂義勇隊身分參與二戰的部落祖先名字,「抗爭中很多事是有背景的,要知道為『誰』爭取,以前那一群『誰』對我來講很模糊,但現在都是有臉孔的,越來越明確。」
那2年她也在民進黨輔選,走訪全台原民部落,參與地方組織工作,即使隨著民進黨執政,離開民進黨,「這些經驗使我更認清現實、更有政治判斷,」但也因此更希望能真正擁有資源跟能力改變部落現狀。

理想「打折」 卻找回夥伴

2023年4月,Savungaz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山地原住民立委。沒錢沒政黨奧援,也沒有團隊,她想起9年前一起在議場衝撞的好友Yuli,「我幾乎是哭著跟她說:『我一直都很希望妳回來工作,我很需要你,』她看我們持續在做這些事,其實也很想參與。」當時Yuli的孩子九歲了,心願是在考卷跟聯絡簿上單寫族名,「我告訴他,我跟乾媽(Savungaz)蒐集很多族人想做的事,姓名的權利就是其中一個,他就說他也要投票,」Yuli回憶道,與孩子溝通後,她便決定從高雄北上幫助Savungaz。
20240315pol009
Savungaz Valincinan(右)與好友兼員工Yuli Ciwas(左)如今一起生活工作。
選舉期間,Savungaz最核心的團隊就是Yuli和男友,3人時常1天開十幾小時的車,像打游擊戰,有活動就參加、有人需要幫忙就過去,因為獨立參選,連要跑完所有部落、拜訪選民都困難,「一開始真的埋著頭瞎跑,後來處理很多個案,原保地繼承、家族問題,一次次直接拜訪族人,我本身也有抗爭體質,行程會碰到有人打電話來問:『你有沒有要過來,我們九點要抗議,』 這些參與讓我撈到非常多支持。」
最後Savungaz雖然落選,但仍拿下6840票,讓不少人感到意外,「選得很辛苦,但因為無黨參選,更開放認識各地的族人,陪伴族人度過問題,每一票都踏實,關係建立更深刻,」她坦承地說,「去年對我來講是很瘋狂、毫無懸念的1年,但現在其實很迷茫不安,開店有固定開銷,還要找出存活到下次選舉的方式,我最怕就是養不起Yuli,讓她失望回高雄。」
有時,Savungaz會想起318結束後,常與社運夥伴在街頭相遇,坐在路邊談理想,「我那時候就想要做這個空間,是很美好藍圖,培訓工作室、辦公室,然後有一間店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開民宿接待我們的青年,」她頓了一下後說,「現在這是一個打折版的嘛,我們不賺錢,也不是合法民宿不能收費,但我們已經在這裡辦了很多場活動,在這開會,各地的青年夥伴北上工作,可以在這休息聚集,就是這空間最大的意義 ,可是這個意義沒有產值,也沒有辦法量化,這個月可能連房租都付不出來。」
二訪時我們回到「民主小公園」拍照,她展示和原民夥伴參加這屆共生音樂節的合照,Yuli的兒子身在其中,並準備轉學來台北、與她們同住。當晚她也成功募到咖啡店的資金和房租。十年這一刻,理想有些打折,但兩個女人重聚、打造的空間,是她們的家,也是繼續實現美好藍圖的地方。
更新時間|2024.03.18 12:2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