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6.10.28 15:28 臺北時間

如果有飯吃誰要當海盜? 索馬利亞海盜的崛起

如果有飯吃誰要當海盜? 索馬利亞海盜的崛起
自1991年來,索馬利亞人民內有「官盜」的蹂躪,外有「財盜」在漁業資源的奪取與環境生態的毒害,近20年來的殘害與壓迫,造成2005年來,索馬利亞海盜、從錨地領海到公海水域、從小盜到大盜、從盜私人財物到挾船盜貨、從刀械威恐到槍砲掠奪的惡名大噪。就事論事,海盜的本質,其實繫於區域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基本生存議題之上。
索馬利亞。
自1980年代以來,據悉索馬利亞沿海即是歐洲國家拋棄有毒廢棄物的不二選擇,但一直未獲重視。2004年底的東南亞海嘯,威力之大波及索馬利亞,這個海嘯將投置於索馬利亞沿海的廢棄物桶罐打上索馬利亞海岸,依據聯合國一份初步報告,這些包含放射性鈾、鉛、鎘、汞、工業、醫院、化工和其他各種有毒廢棄物,造成當地居民,患有遠遠高於正常情況下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和出血,腹部出血和不尋常的皮膚感染。
同時,歐洲綠黨向新聞界揭露歐洲議會簽署的合同副本,一份係由代表索馬利亞總統的義大利廢棄處處理掮客商人Progresso與瑞士與義大利Achair Partners二家歐洲廠商簽訂合約,協議以八千萬美元的代價處理一千萬噸的廢棄物。聯合國環境保護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UNEP)也在新聞稿中間接證實本事件,並估計在索馬利亞處理廢棄物約為每噸2.5美元,相對的在歐洲處理廢棄物約為每噸約1000美元。
翻攝自美國海軍網站。
這種在索馬利亞傾倒工業性廢棄物、有毒性廢棄物、放射性廢棄物的行為,源自1980年代。因其涉及索馬利亞內戰與軍閥派系的糾葛、也涉及廢棄物來源國與中間商國的政治與黑社會的問題,傾倒廢棄物之真實問題的嚴重性一直無法被揭露。曾有歐洲記者試圖調查此事,後來均意外死亡,包括一些曾接受訪問的人員也未能倖免。
1990年以來各漁業大國,包括台灣,看準這個可悲國家的現實,也看準索馬利亞無力執法,更看準索馬利亞漁民根本不是對手的條件狀況之下,不論有沒有支付費用拿到所謂「許可」的漁船,均爭相到索馬利亞經濟海域捕魚。原本該屬索馬利亞擁有的鮪魚、蝦、龍蝦等價值3億美元的漁業產值,就此被大國掠奪,漁業資源也因各國漁船自私的「過漁」(overfishing)與非法捕魚而漸漸枯竭。在訪談中,一位海盜的首領Sugule Ali指出:「我們不認為我們是海盜,那些來我們水域非法捕魚和傾倒垃圾的人才是。」研究恐怖主義的Peter Lehr指出:「這幾乎就像一個資源交換,索馬利亞每年從海盜贖金收集了1億美元,而歐洲人和亞洲人,每年從索馬利亞水域挖走大約3億美元的魚。」
翻攝自美國海軍網站。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非洲事務專家Roger Middleton指出:「過漁和非法捕魚嚴重的影響索馬利亞人民的生計,而傾倒有毒及放射性等等廢棄物的問題是一項更嚴重的議題,並將持續影響索馬利亞人民,甚至到索馬利亞內戰結束以及海盜問題解決之後很久很久都還持續影響。」
從索馬利亞人民的角度,這些在飽受列強非法捕魚掠奪索馬利亞海洋資源、這些在飽受大國非法傾倒廢棄毒物殘害索馬利亞環境後,揭竿而起,做的一點點小小的劫富濟貧的行為,做的一點點小小的對抗「財盜」的行為,我們設身處地站在索馬利亞的立場來看,這些人們是該受到索馬利亞人民永世歌詠讚頌的。就如在新聞專訪,指出索馬利亞最近的漁獲增多,其原因就是外國漁船忌憚於海盜的威力,不敢貿然前往捕魚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這些扮演羅賓漢的索馬利亞海盜,也是很有貢獻的。
從海盜犯案的行為方面分析,索馬利亞海盜對待人質的態度一向溫和,在卡達半島電視台新聞的(Pirates’ Heaven)專輯中,受訪海盜指出:「我們不是看在貨物的價值,我們是看船員的價值。白人船員的價值比亞洲船員的價值高,歐洲船員也有很多有帶美麗家眷隨船的,也都帶著美麗珠寶的,我們從未碰過她們,我們對這些人都很好,也沒碰過他們的口袋錢包或行李,我們只是要向船東要錢。」這個論點與其他曾受羈押的人質和報告的結論是類似的,這方面,也可以從法國被劫Le Ponant遊艇案中,法國軍方在6名索馬利亞海盜身上查獲「善行指南」(good conduct guide)的教戰守則中,得到清楚印證。
電影《怒海劫》,翻攝自電影官方臉書。
從最早期,因為對外來非法捕魚漁船的痛恨,進而搶奪的索馬利亞海盜,在食髓知味後,已經童叟無欺一視同仁鎖定的「任何」過往船舶,只要有機會就搶。但與政治少有牽扯,因索馬利亞海盜除了錢以外,並無其他傷害人質的暴戾行為。不過這些行為態度漸漸有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在美國處理MV Maersk Alabana輪事時,以船長Phillip命在旦夕為由,採取美國式的英雄作風,直接轟掉三個海盜的腦袋,換取全美民眾的掌聲(編按:此事件後來被改編成電影《怒海劫》,由湯姆漢克斯飾演Phillip船長)。
不過這種屠殺3位來自索馬利亞窮苦家庭、十幾歲年紀,而且並無殺人意圖的索馬利亞海盜的作為,其所能換取的不是掌聲,而是更大的仇恨,更大的暴戾,更多無止盡的恐懼。從此之後,索馬利亞海盜選擇採取更激烈更暴戾的行為手段。
長遠來講,治理索馬利亞海盜,最終還是要在索馬利亞建立反海盜的機制,由索馬利亞人來治理索馬利亞海盜。這個行動取決於邦特蘭國的政治局勢,也取決於大索馬利亞的政治生態。解決索馬利亞海盜的問題,誠如邦特蘭總統所云只消部份的金援協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何勞大張旗鼓,耗費十倍、百倍以上的經費,派兵到他國領海的綏靖?
派兵這個動作,是單純的在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文的反恐職責?是保護各國的石油能源運送?是戰略的佈署?是兵力的擴張?亦或是另一種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的生成?凡此種種,平心而論,在大國博奕(Great Powers Game)的背後,潛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戰略意圖,存在太多醜陋的國際現實、爭議與巧立名目的侵略奪取的角力。
(本文節錄並整理自陳彥宏副教授2010年論文:亞丁灣風雲–索馬利亞海盜的恩怨情仇。自2013年,由於各國派遣軍艦護航、索馬利亞政局稍微穩定、商船繞行或聘請武裝保鏢、海盜轉業,甚至當起海上保全…等因素,索馬利亞海盜的數量已大幅減少。 )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