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1.08 07:00 臺北時間

【無現金社會(下)】電子支付才進步? 英專家:這是金融業者的大騙局

中國攤販也接受各種手機付款方式。(東方IC)
中國攤販也接受各種手機付款方式。(東方IC)
當所有交易都變成了電子化、網路化和線上化,若是有一天突然發生了系統故障,或是網路斷線,導致醫院的開刀費用無法支付、乘客想坐捷運卻卡在閘門前,該要如何因應?
若想揣摩支付系統發生大當機時會是何種光景,不妨回想一下2017年「WannaCry」勒索病毒橫掃全球各大伺服器和個人電腦時的慌亂,或是天災之後停電停水所引發的極度不適和不便,大概就差不多那種感覺。乍看之下並非民生必需品的鈔票和錢幣,在特殊情況或緊急狀態下,突然又變得不可或缺了。
從實體到虛擬、類比到數位,電子化是過去30年風行草偃的科技和產業趨勢,隨著街上店面一家接一家歇業,銀行分行一間接一間關門,鈔幣被捲入電子化的大潮,似乎也是「自然」的演進──直到我們嘗試去追蹤幕後的獲益者是誰。
曾任股票經紀人並著有《全球金融異端新解》的英國作家Brett Scott在最近一篇媒體投書中,極力主張追趕這股支付電子化風潮是危險的。他引用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的「輕推」(Nudge)理論,主張所謂的「無現金社會」其實有很大成分是銀行和支付業者為了自身利益,不斷暗中推銷和灌輸給消費者的概念。
Scott以超商經營者為例,如果超商老闆想要減少店員,轉型為無人化自動商店,當然必須先說服消費者「無人商店」才是較好的選擇。為達此目的,業者會先增設一條自助結帳通道,等到部分消費者開始嘗試自助結帳,經營者便可抬出「顧客行為已經改變」的說詞,以此為由增設更多自助通道,同時減少人工結帳的櫃檯和收銀員。
可想而知,收銀員變少了,消費者必定會發覺人工結帳區前的人龍越來越長,還不如改用自助結帳通道比較快。透過一系列漸進式的引導,超商老闆把客戶「輕推」到了最終的全自動化無人商店模式,讓消費者被制約而不自知,甚至滿心以為無人商店是「消費者」的選擇,而非業者的操作。總而言之,這根本是金融業者的大騙局。
Brett Scott認為和電子支付相比,錢幣和紙鈔即使有著攜帶上和找零上的些許不便,但在不會當機和不會中毒這兩點上,卻有近乎完勝的優勢;固然在當局眼中,電子支付有著容易追蹤、增加稅收和打擊犯罪等優點,但反過來來說,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電子支付讓業者蒐集詳盡的消費紀錄,暴露了個人隱私,一旦資料外洩或遭濫用,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外,對習慣使用現金,沒有銀行帳戶的偏遠地區和弱勢族群來說,「無現金社會」更可能是一種置少數人於不顧,與其說造福大眾,更像是圖利財團的偏頗政策,值得整個社會審慎看待,並權衡得失。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Quartz,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