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5 06:56 臺北時間

考古新發現:氣候變化竟然是人類創新的重要動力

左為阿舍利遺址的舊石器,右為中石器時代小巧精簡的新型工具。
左為阿舍利遺址的舊石器,右為中石器時代小巧精簡的新型工具。
大約30萬年前,人類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之後的歲月裡,我們所誕生的這塊大陸經歷了數次環境劇變,每一次都可能改變人類進化的軌跡。 如今,在肯尼亞工作的考古學家們發現,氣候波動對人類行為和技術發展的影響程度遠遠超出想像,並且已經找到一系列新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
3月15日,有3篇考古學論文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這些研究發現,非洲東部的強烈氣候波動始於36萬年前,它不僅對人類進化產生顯著影響,而且對人類文化發展也有相當的作用。非洲環境的改變導致當地動物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人類不得不分散開來,建立起貿易通道並且發展出新型工具以適應環境而生存。依據該觀點,遠古的氣候變化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物學特性,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行為。此外,這些文化變遷的發生時間比之前考古研究的判斷提早了幾萬年。
解剖學定義上的現代人,即智人(Homo Sapiens),出現時間僅僅稍早於中石器時代(Middle Stone Age)。該時代約從28萬年前持續至4萬年前,在此之前的舊石器時代(Early Stone Age)以人們普遍使用的阿舍利手斧為典型特徵。最近的研究對這一關鍵過渡時期的東非進行了環境、經濟、技術變化方面的考察。3項研究都集中對肯尼亞南部的Olorgesailie盆地進行了發掘,而該地區在過去75年間已經陸續出土了許多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120萬年前。
第一項研究在美國史密森學會人類起源計劃的Richard Potts帶領下展開,研究者對Olorgesailie沉積盆地保存尚完好的遺跡進行了考察。Olorgesailie位於一條延展25平方英里(約65平方千米)的裂谷,該地於36萬年前左右開始發生氣候變化,逐漸從氾濫平原(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後堆積而成的平原)向時而極乾時而極濕的極端氣候區變化,最後形成一片廣袤無垠的大草原。Potts認為,正是這樣的氣候變遷為中石器時代及人類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從氾濫平原到大草原的轉變對當地植被和動物群落產生了深遠影響,當然也包括依賴二者生存的人類。氣候變化導致了當地物種——尤其是食草動物的更迭,許多大象、馬之類的物種隨之消失,進而被體型更小的動物所取代,比如羚羊。
這使原始人類不得不面對一個麻煩的事實:食物的來源變得難以保障。為了適應這一點,那些以打獵、採集為生的族群不得不分散開來,四處蒐集信息,或者像研究者們說的那樣「投入於資源互換的社交網絡」,也就是說,人們開始與其他氏族部落進行商品交換。根據研究結果,這樣的改變可能造成混亂,但總體上提高了食物的收集效率從而降低了風險,並且增強了人類種群的「適應性」。
「這種行為改變包括更強大的心理能力和更複雜的社交生活,很可能正是這種改變讓我們與其他原始人種區分開來。」Potts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從肯尼亞發掘出的考古學證據的確證明了這一點。早在中石器時代開始時期,也就是環境劇變之前,定居於Olorgesailie盆地的人類就已經開始收集當地岩石製造石器,其中約有98%的工具,即阿舍利手斧,由3英里(約5,000米)區域內採集到的石頭製成。但是在約32萬年前改變發生了,因為文物中出現了黑曜石、燧石(一種有色石)和石英成分,而這些材料來自更遠的地方,即說明遠距離貿易和跋涉很可能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這表示非洲人的行為在智人起源時期發生了顯著改變。」研究者們在文章中寫道。
燧石(又名黑矽石)被當作一種染料使用。
第2項研究以喬治華盛頓大學的Alison Brooks為首,該研究作為第一項研究的延伸,進一步提供了許多Olorgesailie盆地的文物細節。Brooks團隊分析了出土於5處不同地點、時期從50萬年前到29.8萬年前的石製工具、武器、染料等,希望能找到技術發展和貿易溝通的證據,這一研究使得研究者們觀察到工具如何隨著時代變遷。
在肯尼亞,越是古老的遺址,工具也更加龐大笨重,比如用本地火山岩製成的手斧;對於阿舍利文化(歐洲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來說,這一直是幾十萬年來的主流工具。在較新的遺址(距今約30.5萬至32萬年),工具突然變得小巧簡潔了,並且出現了許多新的樣式。不同於使用方式單一的手斧,中石器時代的新型工具相當專門化,並且經過了精心加工。石頭被敲製成鋒利的尖端,很有可能用來裝在矛上作為拋射性武器,幫助捕獲各種體型的野味。其他鍛造出的工具還包括刮刀、錐子。
給人帶來啟發的一點是,發掘於較新遺址的器物近一半都是由黑曜石製成的,然而當地並沒有黑曜石資源。該材料是一種硬而脆的玻璃,折斷時會形成尖銳的邊緣,因此是極有價值的工具,在當時近似於一種「殺手鐧」。離Olorgesailie最近的黑曜石礦位於15~30英里(25~50公里)以外,說明要獲取黑曜石需要進行極遠距離的跋涉貿易。研究者們還在當地發現了數量不少於4.6萬的黑曜石片,這表示黑曜石是以原材料形式而不是加工成品運至Olorgesailie的,之後當地人類自行對黑曜石進行了加工。
除了黑曜石,另一種常見的「進口」資源是棕色或者白色的燧石。在一項「相當酷」的發現中,研究者們發掘出了一整塊紅赭石,上面鑿出了2個洞。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紅赭石器之一。考古學家們推測有色染料很有可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我們並不清楚染色的作用是什麼,但是考古學家們通常認為顏色是複雜象徵符號交流的起源。」Potts說。「這好比今天人們用衣服或旗幟的顏色來表示身份,這些色彩也可能幫助人們以同伴身份交流、維繫不同群體間的紐帶。」
總言之,「這些證據顯示,非洲中石器時代鮮明的技術特徵表徵了30萬年前東非人的創新化、標準化和以及新發展出的認知能力,」新研究的作者如此寫道。而且,商品交換的建立體現了人類的新型行為——「在特定區域間的商品交換網絡」。
第3項研究由伯克利地質年代中心的Alan L. Deino領導,通過對Olorgesailie遺址發掘出的樣品和文物進行年代測序而將所有線索聯繫在了一起。利用氬、鈾年代測定技術,Deino團隊確證了較大石器出自阿舍利文化較早時期,而該文化的技術從32萬年前左右開始退出歷史舞台,之後被中石器時代的工具武器所取代。「這些結果確定了迄今為止非洲東部最古老的中石器時代文物。」研究中寫道。
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教授Jean-Jacques Hublin雖然並未參與到研究中,卻也認為這些新發文章證實了最新觀點,即人類物理特徵的進化與現代行為的出現具有「同步性」,早在非洲30多萬年前便已是如此。
Hublin表示:「一直以來人們相信『解剖結構上的現代化』遠早於『行為上的現代化』。對於我們團隊發現智人向近現代人的演化(尤其是大腦的進化)在時間上與非洲中石器時代的變化相符,我感到很驚訝。」
Hublin引用了去年他在《自然科學》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研究表明智人首次出現於30萬年前,而不是之前認為的20萬年前。Hublin指出,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互相吻合得非常好,展現的不僅僅是一種原始人類的出現過程,而是一種技術、社會組織發展的全新方式—— 即由氣候變化引起的進化。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