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06.08 17:16 臺北時間

【公益信託惹爭議】立委批淪為財團減稅工具 揭公益信託真實面貌  

公益信託爭議又再爆出假慈善真避稅爭議,立委高嘉瑜要求盡快修法。(翻攝自高嘉瑜臉書)
公益信託爭議又再爆出假慈善真避稅爭議,立委高嘉瑜要求盡快修法。(翻攝自高嘉瑜臉書)
公益信託再爆爭議,台塑、宏泰、奇美、漢民、宏達電等五家財團成立十大公益信託,被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批評,公益信託淪為財團減稅工具。據本刊調查,公益信託後,資產就不屬於個人,就算減稅的資金也是留在公益信託基金內,無法提供個人和企業減稅用。
高嘉瑜和邱顯智召開「公益信託大騙局?加速修法杜絕假公益真避稅」記者會,高嘉瑜痛批,公益信託成財團的避稅天堂,公益性蕩然無存。
據監察院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台共有258個公益信託設立,總信託資產市值超過1,200億元。台塑、宏泰建、奇美、漢民和宏達電等五大財團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總金額達996.8億元,粗估合法避稅200億元,年均慈善支出卻不到5億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卻不到3%。
高嘉瑜說,應明定公益支出應超過該年度信託財產總額5%或收入總額的60%,讓公益信託回歸公益。邱顯智認為,公益信託應交由單一主管機關監督。
法務部說,去年4月政院也將相關草案函送立院審議,包括明訂公益支出達總資產2%,或是當年度支出的60%,並對轉投資、資訊揭露等進一步規範,未來會積極配合立院修法。
金融業者表示,企業或企業家推動慈善會考量長遠性,而非眼前利益,且資產已公益信託後,「已經不是富豪或富豪後代的錢,哪來的避稅工具可言。」
該名金融圈高層指出,國外捐贈資產成立「公益信託+基金會」協同運作,是希望推動慈善的工作能有延續性,可徹底改變、扭轉問題,不會因缺乏捐款而無法繼續,免去基金會為籌錢所苦。
被點名的漢民集團也澄清,公益信託是國際趨勢,以補足政府部門力有未逮之處,這是基金會與信託制度在世界推展的良性循環。
漢民表示,捐款人將錢捐至公益信託基金中,之後多賺的一毛錢都不能再拿回來,錢已是全民的,只能留給公益信託運用。
漢民表示,若公益信託不免稅,無論是否課稅,只是錢撥到政府手中或是公益信託裡,由政府執行,或由民間基金會執行之差異而已。
事實上,比爾蓋茲基金會也是由信託基金管理,巴菲特捐贈蓋茲基金會股票,也是透過孳息與資產的成長,讓資金可源源不絕轉入基金會,幫助消除小兒麻痺等公益事業,達成正向循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