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馬斌專欄】《比利・林恩》 反諷的是這樣的美國

儘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個虛構故事,原著小說《半場無戰事》作者班方登(Ben Fountain)的靈感,卻是來自於真實事件。
2004年班方登還是個不成名,寫不出代表作的窮苦作家,感恩節當天躺在自己德州家中,看著美式足球達拉斯牛仔隊與芝加哥熊隊的傳統感恩節大賽,中場表演時大陣仗的煙火秀與學校軍樂隊中,女子天團「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出場演唱,方登在一篇訪問中說:「現場虛幻的就像一齣大型歌舞音樂劇,四處亂竄,所有美國的象徵物像爆炸般的衝了出來。」
但在這麼熱鬧又五光十色的環境氣氛下,現場居然出現一批身著迷彩戰服的軍人,沒有配合著音樂節奏,有點嬉皮笑臉的行軍走到球場中,方登仔細觀察這些士兵,他們的結實身型與黝黑膚色很顯然參加過美伊戰爭,但卻與周遭的熱鬧氣氛完全不合,甚至「感覺有些人喝醉了」。但方登能體諒他們的心情,他說:「我當時心裡想,他們當然得喝酒,誰能面對這種場面?」於是這8分多鐘長的表演,成為方登小說《半場無戰事》 的藍圖,奠定了整本小說反戰,甚至反資本主義與商業化的基礎。
一篇書評/影評提到,雖然《比》片描述的是一位美國作戰英雄大兵,但卻利用許許多多象徵美國的元素,反諷戰爭、以及將一切商業化、將軍事工業化、 資本主義至上等現象。以下我們就來看看《比》 片 裡,利用了哪些元素來做反諷:

美式足球、達拉斯牛仔隊與球隊老闆傑瑞瓊斯

達拉斯牛仔隊主場。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