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王子沒有來吻醒 她11歲受傷變「睡美人」

戴上公主頭冠,娜塔莉‧瑪莎克準備演出《睡美人》,該劇比《天鵝湖》擁有更多炫技段落,非常考驗舞者體力。
戴上公主頭冠,娜塔莉‧瑪莎克準備演出《睡美人》,該劇比《天鵝湖》擁有更多炫技段落,非常考驗舞者體力。
小時候,娜塔莉‧瑪莎克第一次透過電視看了芭蕾舞劇《天鵝湖》,螢幕裡優雅的芭蕾名伶,讓剛開始學舞的小女孩,腦海冒出許多夢幻泡泡。「家裡沒有大鏡子,但晚上時,如果把窗簾拉起來,就可以在窗戶上看見自己還算清楚的身影。」這時就可以嘗試重現那優雅的姿態。
她以俄語訴說自己成為舞者的過程,那像在敘述一段被決定的人生。「媽媽決定讓我學舞,更準確地說,是我的老師決定的,她建議我媽媽讓我去學芭蕾,因為她發現我有天賦。」4歲進入兒童舞團,10歲進入基輔國家舞蹈學校,穿上芭蕾舞鞋的硬鞋,學習站在腳尖上跳舞。「我一開始並不明白這一切會有多困難。大概是過了5年吧,我才開始明白,大人給了我什麼,以及我一生將從事什麼工作。」
訓練的過程是嚴酷的,那時候的她,沒有感受到快樂,每一日像機器一樣,單調地練習著屈膝、延伸、鞭轉等基礎動作。才11歲,她就受傷了,痛到無法練習,並且因為治療,成了躺在病床上不能動的睡美人。「原因是練習強度很大,而我當時年紀還小,骨架還沒穩定,脊椎有許多處位移。」幸好媽媽帶她四處求診,才治好。
那父親呢?「爸爸很早就過世了。」吻醒睡美人的,不是童話故事裡的王子。她茶色幽深的眸子暗了下來,語氣憂傷不願多說。那神情像是《天鵝湖》第三幕,白天鵝奧蒂特發現王子錯認了對象,與黑天鵝奧蒂莉締結愛的誓約,於是在天鵝湖畔泣訴的樣子。
娜塔莉‧瑪莎克生涯演出超過2,000場《天鵝湖》,光是上個月,就演出了20場。
對父親的記憶只到12歲。她說父親有帥氣臉龐,知識素養也高,雖然不知道父親的工作,但還記得父親回家時,總會帶著礦物的橫切面回來。她也記得父親開車送她去舞蹈學校上課,幫她拉筋。「爸爸在世時,總向別人介紹我是小芭蕾女伶。不過,我覺得他這樣說其實沒有特別用意。在我們國家,小女孩若手長腳長,大概就很容易被這樣戲稱。」說到這邊她笑了一下,「但是沒想到,我最後竟真的成為芭蕾女伶。」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