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我在官場巡田水番外篇】陳吉仲帶牙刷毛巾跟著學生佔領立院

農家子弟出身的陳吉仲,對於農民的困境能夠感同身受。
農家子弟出身的陳吉仲,對於農民的困境能夠感同身受。
陳吉仲讀大學三年級時,是1988年,當時因政府重工輕農,又大舉開放國外農產品,衝擊農民生計,因此爆發520農民運動,大批農民集結台北車站,前往立法院抗議,在當時遭憲兵與警察鎮壓,視為暴民。
那時陳吉仲已騎一台野狼跑了許多鄉鎮做農業調查,自然也參加農民運動。去年520農運30週年,他談到當年旁觀的自己,忍不住哽咽提問:「農民有過得更好嗎?」那時他跟著農民一路遊行,從台北火車站走到現在的自由廣場,農民頭上的斗笠,與新落成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成為一種階級與貧富的對比,那場景他至今仍記憶深刻。
2000年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回台後,陳吉仲在中興大學教書做研究,開始投入各類社會運動,反國光石化運動、反核四、反服貿都在他的辦公室發起學界連署,與社運團體關係緊密的他,擅長建立論述,以數據辯論。問他懷抱什麼理想投入?「我們念社會科學的,所有政策都要跟實務貼近。第一個,因為自己所學。第二個,我們讀經濟,本來就是要經世濟民,你不能在課堂上跟學生說你該怎麼做,而是要親自參與。」
他回憶反國光石化運動,「核心人物是蔡嘉揚,我2009年到美國去客座教授的時候,他一直跟我講,叫我趕快回來,因為這個戰役要開始了,回來之後,這也要感謝邱文彥(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他在一個環評會議裡的範疇界定,要求放入社會經濟成本的效益評估。」因此後續他才能以外部成本與業者辯論。「反國光石化那一戰,等到第五次環評會議,馬英九一直遲遲不宣布(否決),我們後來抗議隊伍快走到凱道的時候,他才宣布,那時開始下起雨,那場仗,真的很不容易。」
陳吉仲說,目前推行的政策,試圖翻轉農村,希望讓年輕人返鄉務農的所得,能勝於在都市工作。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