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惡之畫》 惡與美都藏在哪裡?

黃河飾演的殺人犯擁有繪畫天分,電影辯證惡人的世界是否存有絕美,還是困守在既成的標籤裡。(台北電影節提供)
黃河飾演的殺人犯擁有繪畫天分,電影辯證惡人的世界是否存有絕美,還是困守在既成的標籤裡。(台北電影節提供)
藝術的純粹是否成立於這世界?惡之畫能否透露惡之華?本片為近年來台片對「惡」的討論打開再一面向。
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台北電影節提供)
《惡之畫》講述處於創作瓶頸的聽障畫家去監獄教畫畫,其中一名年輕犯人擁有連他也讚嘆的繪畫天分,畫家爭取為這些受刑人辦畫展,讓民眾也能看見這些優秀的作品,卻引來軒然大波,他在面對社會爭議的同時,也迷惘於投入一生的藝術,究竟在世人眼中是什麼、又有何意義?
《惡之畫》是曾多次以短片獲獎的陳永錤的長片處女作,電影開宗明義即提問了「在惡的世界裡,就不可能存有絕美嗎?」這可能是個老掉牙的題目,但直到今天人們對惡與美的扁平想像,讓這趟探索依然值得且必要,這首先奠定了本片的價值。
電影並非單聚焦在殺人犯的繪畫天分,且有畫家自己在現實跌撞、創作與生活失衡、渴望將藝術的純粹分享給世界,卻終得面對大眾的務實甚至平庸,兩條線共振也彼此對話,試著追問人究竟能否真切感受到美,還是永遠浮沉在既成的標籤與評量?辯證性尚有進步空間,但能直到最後都確保不至於說教和陳腔濫調,已值得肯定。
在台灣社會,關於惡的題目總是熱議不休,對美的執著卻像是平行宇宙,或許這些作品可以打開我們判讀事物的想像力和視野。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