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薄荷糖》 人生真的美麗嗎?

導演用倒敘手法描寫一個自殺男子的大半生,薄荷糖成為貫穿全片的重要元素,薛耿求更因本片勇奪影帝。(甲上提供)
導演用倒敘手法描寫一個自殺男子的大半生,薄荷糖成為貫穿全片的重要元素,薛耿求更因本片勇奪影帝。(甲上提供)
李滄東的《薄荷糖》敘事結構大膽有趣。影片啟於1999年,一名中年男子先是仰望天空潸然淚下,接著闖進河畔聚會大鬧一場,最後爬上鐵橋迎著火車大喊:「我想回到過去。」
回到過去,對一般電影並不稀奇。但一路從3天前、1994年、1987年、1984年、1980年、最終停在1979年,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主角,流的卻是不一樣的眼淚,這等功力就非同小可了。
多達6遍的倒敘,讓看似癲狂的主角,回復成遭金融風暴打擊而走投無路的商人;他也曾人前風光,但家庭卻已分崩離析;想不到的是在從商之前,他是個手段凶狠的刑警;而他和妻子的結合,似乎早已暗示日後貌合神離;所有扭曲,甚至埋葬初戀的自暴自棄,竟都指向韓國的政治;而他本來只是個敏感、靦腆、會為了幸福感受而落淚的青年罷了。「人生很美麗!」的肯定句,最終變成了驚悚的問號。
片中每一段回溯,都回答了前一段的疑惑,卻又開啟新的謎團,而引人入勝。雖然年分都意有所指,但就算不知道光州事件或韓國民主運動,也可理解主人翁的痛苦與環境密不可分。電影不是結案報告,李滄東從角色塑造到敘事手法都有驚人層次,直指國家機器如何把受害者改造成加害者,受傷的身體不斷喚起難堪的記憶,罪惡讓他變成更殘酷的惡人。而他,可以是工人、軍人、警察、商人、甚至曾經是個詩人。
《薄荷糖》只是李滄東的第二部電影,卻能以小人物的變惡史,省視韓國20世紀的最後20年;不僅以小喻大,還如倒嚼甘蔗。兼顧煽情與深度的能力,與男主角薛耿求撕心裂肺又不忘細節的表演,堪稱絕佳組合。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