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

  1. 娛樂

    【影評】《配樂大師顏尼歐》 用音符蓋出殿堂

    中學時期在二輪戲院看《四海兄弟》,首次感到電影對音樂依賴之深,排笛尤其蕩氣迴腸。不久被《教會》結合宗教與原住民音樂的大器磅礴震撼不已,直到現在聽到片中雙簧管奏起還會濕了眼眶。後來補齊那些義大利式西部片,更發現記憶裡許多電影電視廣告音樂,在還沒版權概念的當時,盡出於此。而這些作曲者都是顏尼歐莫利克奈。

  2. 娛樂

    【影評】《所有的美麗與血淚》 私人與公眾,藝術與政治

    贏得上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所有的美麗與血淚》是部統合人物、藝術與社會抗爭的紀錄片。導演是以《第四公民》獲得奧斯卡的蘿拉柏翠絲,片中靈魂人物則是攝影家南戈丁。

  3. 娛樂

    33年侯導得獎經典再現 《悲情城市》全台4天破650萬

    國片《悲情城市》推出全新4K數位版,上週五(2/24)重返大銀幕上映,即吸引許多沒看過該片的觀眾走進戲院,加上紀念228事件的氛圍加持。在片長近3小時,戲院場次不多的狀況下,滿座率極高,戲院連連加開場次。首週末全台票房以360萬刷新經典重映電影開片紀錄,總計全台4天連假票房累積達650萬元,勇奪新片票房冠軍。

  4. 娛樂

    【影評】《回到首爾》 尋根還是做自己

    從美韓混血的《夢想之地》(2021奧斯卡最佳女配角)、《Past Lives》(日舞、柏林影展大受好評),到法籍柬埔寨導演周戴維擠進奧斯卡國際電影短名單的《回到首爾》,韓國元素以另一種嶄新方式持續影響國際影壇。但《回到首爾》有意思的不是文化融合、世代理解等溫馨老招,相反的,是主角那種飄移的狀態。

  5. 娛樂

    【影評】《親密》 刻在你心底的罪惡

    男生理應陽剛,女生就該溫柔,兩個同性走在一起就是同性戀⋯。這種刻板印象,多少人為其所苦?《親密》刻畫了兩個少年在校園耳語中逐步分道揚鑣的悲劇。看似簡單,卻令人心痛。

  6. 娛樂

    【影評】《束縛》 皇后的美麗與哀愁

    茜茜公主的愛情故事,曾在1950年代以《我愛西施》之名搬上銀幕,讓主演的羅美雪妮黛紅極一時,還一連拍了三集。去年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以及歐洲電影獎斬獲最佳女演員的《束縛》則卸下浪漫的糖衣,呈現邁入不惑之年的茜茜(或者應該稱她為奧地利與匈牙利的伊莉莎白皇后)如何被困在王室的職責以及美麗的軀殼裡。

  7. 娛樂

    【影評】《仇恨謎林R.M.N.》 把世界拿來核磁共振顯影

    羅馬尼亞新浪潮的旗手克里斯汀穆基又交出一部擲地有聲的電影《仇恨謎林》。男主角是個遠赴德國賺錢的羅馬尼亞移工,在失手攻擊出言歧視的管理者後回到老家。舊情人管理的麵包廠請不到人而引進外勞,卻觸碰當地的敏感神經,趕走他們的訴求變成對麵包廠的抵制,看似無關的男主角也不由得捲入暴力。

  8. 娛樂

    【影評】《片場風暴》 人生是最難演的戲

    伊朗電影的帶領者從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到阿斯哈法哈蒂,也從對寫實的探索邁入對道德焦慮的激發。相較於好萊塢在感官刺激的推陳出新,伊朗那種推骨牌甚至雪崩式的心理壓力,堪稱另一種極為過癮的奇觀。曾經演出法哈蒂早期名作《煙花星期三》的胡曼薩伊迪退居幕後以編導及剪接身分創作的《片場風暴》就是近期的好例子。

  9. 娛樂

    【影評】《日出日落:屋頂上的提琴手》 不只是製作特輯

    我很喜歡看影人影事的紀錄片,它們總能跳脫枯燥的學術考據,而有更多現身說法的樂趣,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硬道理可能就在談笑風生中迎刃而解。《日出日落:屋頂上的提琴手》就有這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