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女畫家與偷畫賊》 藝術也是盜竊

被偷了畫的女畫家不僅沒生氣,甚至主動要求為竊賊畫肖像,事件走向令人匪夷所思。(海鵬提供)
被偷了畫的女畫家不僅沒生氣,甚至主動要求為竊賊畫肖像,事件走向令人匪夷所思。(海鵬提供)
稱不上知名的捷克女畫家,兩幅畫作在旅居的挪威展覽時被竊,當她在法庭見到嫌犯,其理由竟然只是「因為它們太美了」,但當時精神恍惚的竊賊卻記不起畫作下落,而畫家竟提出為對方畫肖像的邀請。
《女畫家與偷畫賊》有個不尋常的開端,兩個對立者不僅可以共處一室,大方地讓攝影機拍攝,甚至有了相濡以沫的可能。當竊賊看到自己的肖像而忍不住嚎啕大哭,彷彿罪孽之軀的脆弱靈魂被看穿,而畫家予以溫暖的擁抱時,我忍不住揣想如果到此為止,它會更有機會入圍或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但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用「充滿戲劇性」去形容一部紀錄片,不知算是讚美,還是褻瀆?老實說,如果這是部劇情片,說不定還會有人跳出來批評它缺乏說服力。正因為披上了紀錄片的外衣,即使內容也是經過選擇的結果,它的匪夷所思,反而替真實寫下曖昧的定義。
本來,現實人生並不會隨著影片完成就結束。當《女畫家與偷畫賊》不選在淚水與擁抱的時刻關機,就注定要面對更複雜的課題,有黑暗(兩人過去的精神創傷)、有失控(現實人際的破裂),還有更多因瞭解而衍生的新疑惑,以及過於親密所帶來的風險。
導演讓兩位主要被攝者分別講述對方的故事,已是不同版本的辯證;多次倒敘所形成的混淆、補充與推翻,更帶來推理式的揭露。他們對攝影機的存在視若無睹,讓自己不甚光彩的一面坦露無遺,除了某件我們一路猜疑的事。最後從畫家肩頭出發而落在新畫作的那顆鏡頭,給出了意在言外的答案,也為這部電影的美學立場提供了最好的註腳。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