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陳明章番外篇】用音樂寫歷史 陳明章的5個音樂劇夢

《戀戀35》演唱會,舞台上掛上100支月琴。象徵著台灣音樂的傳統,以及陳明章的音樂歷程。
《戀戀35》演唱會,舞台上掛上100支月琴。象徵著台灣音樂的傳統,以及陳明章的音樂歷程。
1989年,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專輯打開「新台語歌」大門後,1990年陳明章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下午的一齣戲》。裡頭收錄陳明章20歲到30歲階段所累積的作品,而當初陳明章與作詞人陳明瑜2人是以音樂劇作為概念,進行組曲的創作。
〈下午的一齣戲〉是描寫他們騎車經過搭好的野台戲棚下,看見下雨天台下沒觀眾看戲的場景。「那時候的歌仔戲已經一直沒落下去,你台灣自己最精髓的文化,被外來文化整個一直砍掉,所以才開始寫。那時候不叫下午的一齣戲這個名字,那時叫做〈戲仔〉組曲,寫戲班的故事。」陳明章說。
1991年,陳明章發行《現場作品(1)》,是陳明章巡迴校園的現場現場錄音作品,裡面便較為完整的收錄了包括〈賣魚賣肉〉〈黑夜的雲〉……等《戲仔》組曲作品。
而今年陳明章推出的新專輯《人生舞台:新黑貓歌劇團》亦是以音樂劇為概念創作,向前輩音樂人楊三郎致敬。「從20年前就開始想了,想到20年後才有這個歌。醞釀比較久,因為不是只有聽楊三郎,是寫他們那個時代。台灣的第一歌舞團,來紀念替他們那群人,裡面有文英、白明華、阿匹婆……, 你知道都一些老前輩 。他們那群人的故事,怎麼樣無中生有。」陳明章說。
會喜歡楊三郎,陳明章亦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媽媽就唱2個,陳芬蘭唱的楊三郎的歌啦,跟美空雲雀啦,她就常常唱那個〈蘋果花〉所以我媽媽影響很大。」陳明章邊講邊學媽媽哼的歌。除了致敬楊三郎,更多的是用音樂重建媽媽的少女時代。
除了曾經的第一歌舞團,陳明章之後還想用音樂記錄下另一個面向的台灣歷史。「我有5個夢,《新黑貓》《下午的一齣戲》《再會吧!北投》《撼山河》,接下來就是《行過濁水溪》。寫蔗糖史,寫農民跟日本人的抗爭,差不多寫1/3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