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幾個小時的飛行、數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抵達紐西蘭北島,有「世界奇異果之都」稱號的Te Puke,這裡是紐西蘭奇異果種植面積最廣的區域,產量占近9成,因此沿途幾乎都是被防風林包圍的奇異果園。
第一站,我們拜訪了一對退休夫妻Tim和Linda所經營的果園,Linda特地向我們解釋需要防風林的原因:「奇異果是很敏感的水果,強風或砂土吹來,品質會受到影響,風太大也會造成碰撞或落果,對我們來說都是損失。」

有趣的是,奇異果其實源自中國長江流域,老一輩稱它獼猴桃,1904年,一位紐西蘭老師伊莎貝爾,把種子帶回故鄉,交給園藝專家栽種,才開啟奇異果成為農產國寶的歷程。「一開始的奇異果,其實酸酸的、沒什麼味道,經過紐西蘭人的投資、研究、改良,才創造出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的奇異果。」Linda笑說。

4月,是紐西蘭的秋季,也是奇異果豐收的時節,於是我們來到了包裝廠參觀,這裡聚集世界各地的人,來這打工賺旅費。進到工廠前,要先戴網帽、清洗雙手,留著大鬍子的印度人,得再另外戴鬍套,挺滑稽的。
從各地果園載來,數以萬計的奇異果,會被放上輸送帶,藉由儀器量體重,還要選美,只有裡外兼具的一級品,才能出口到世界60多個國家,次級品會留在國內的超市販售,長得畸形、無法販售的則會運去餵牛羊。

而送往世界各地的奇異果,主要是綠肉和黃肉共3個品種,但實際上,在紐西蘭人的開發研究下,有多達24個品種,於是我們來到了「紐西蘭植物暨食品研究中心」,真的看到好多「隱藏版」奇異果。
像是長得像葡萄,稱作「Kiwi Berry」的奇異果,不用削皮,可以直接吃,相當方便,果肉軟甜,幾乎沒什麼酸味。外型像檳榔的奇異果,口感硬脆酸澀,吃起來像還沒成熟的梅子。令人咋舌的是長得像小番茄的奇異果,竟然有朝天椒般的辣度,太嚇人了!
而在紐西蘭,奇異果不只是飯後水果,也常入菜做成料理,於是我們來到被紐西蘭人票選為最受歡迎前50名的餐廳「Mount Bistro」。

開胃菜,主廚Stephen Barry先用綠肉奇異果、紅洋蔥、辣椒,小火慢煮成醬汁,同時間,把奶油起司和煙燻鮭魚結合,打成綿密的慕斯,接著擠進現做的脆皮甜筒,再放上熬到濃稠的奇異果醬。滋味鹹甜帶酸、入口即化。

奇異果的香氣,跟海鮮也是很搭的,於是主廚把干貝煎到微微焦香,再放到奇異果和酪梨拌成的沙拉上,擺片亞麻籽做成的米餅,色香味俱全。能嘗到干貝的嫩甜、酪梨的滑潤和奇異果的酸香,相當爽口。沒想到長得毫不起眼的奇異果,在紐西蘭是如此多變、百搭,真的名符其實啊!
- 地址:6 Adams Ave, Mount Maunganui
- 電話:+64-7-575-3872
- 營業時間:17:30~23:00,週一公休。
更新時間|2018.06.15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