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博士的戰豆力1】開班教種黃豆 一招吸引小農攜家帶眷報到

35歲的馬聿安是少數投入第一線生產的農機博士,2015年創立「保障責任台中市中都農業合作社」,契作種植非基改黃豆為主,如今面積已達160公頃,是台灣國產雜糧冠軍。
35歲的馬聿安是少數投入第一線生產的農機博士,2015年創立「保障責任台中市中都農業合作社」,契作種植非基改黃豆為主,如今面積已達160公頃,是台灣國產雜糧冠軍。
馬聿安是台灣第一批青農,曾獲農委會第一屆「全國百大青年農民」表揚,市面上看到的小包裝米,由他催生。他是中興大學農機博士,同學幾乎都跑去當電子新貴,只有他真正投入第一線當農夫。
藉由實地耕作,馬聿安深入了解農民得面對的各種結構性問題,於是創立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串聯北中南3百多位農友,如今契作面積超過160公頃,是國產雜糧隱形冠軍,他發揮了土博士才有的在地連結力。
台中大肚一大片遠看乾黃的農地,其實是結實纍纍的黃豆田。穿著吊帶褲的馬聿安正在跟產銷班經理說話,「還不能收割,擱再等一天更漂亮。」他的皮膚比產銷班經理黝黑,產銷班經理是退休老師,家裡有田,退休後就回來種田。這片是輪耕田,本來只種水稻,在馬聿安遊說溝通下,開始輪種黃豆。
馬聿安串連北中年3百多小農種黃豆,並開班教如何SOP種出產銷履歷作物。(中都農合提供)
2015年馬聿安成立了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創造「參與式」契作法生產雜糧,白話講,就是不只跟農民買作物,而是一起種;他把耕種方式寫成SOP,印成手冊,教農民種出優質的產銷履歷作物,「一開始是用A4紙印,但很多農民阿伯年紀大看不清楚,現在都改用A3紙,字印很大。」又怕農民看不懂,還固定開課請農民來上,「我還發便當喔,但3百多位農民只有120人來上,後來我改辦研習旅遊,大家就攜家帶眷都來了。」
位在大甲的廠裏,馬聿安花3年多時間慢慢組裝完的整套機器,正轟轟運作中,可自動化處理作物後端流程,節省大量人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