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馬欣專欄】《天橋上的魔術師》 請幫我們記得那些少年

《天橋上的魔術師》深刻著墨了少年的掙扎成長。(公共電視、myVideo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深刻著墨了少年的掙扎成長。(公共電視、myVideo提供)
有人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最後幾集感人,也有人大罵此劇。但無論如何,這齣劇在後面五集以成長的殘酷封存了純真。人生總要有個少年停留在我們的記憶裡,無論是他代表我們受過傷,還是找不回他了,抑或是目送他的遠去。少年之於影視的永恆存在,正在於他仍在相對人間較乾淨的意象裡。

台灣戲劇終於拍出深刻的成長刺痛

這齣劇對我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為他拍出了人「突然告別童年的那一刻」。那一幕是小不點好友在特莉莎「消失」後,獨自在天台上看著天空的背影,那蔚藍的天色卻拍打著台東的海浪聲。
人總有突然長大的那一天,那一幕的海浪就像淚水一樣,成長的淚它不會流出來。而是會經年累月掏洗在你心裡,你知道你永遠割捨不了某一個人事物,那卻是你告別童年的開始。那是台灣戲劇史上,少數拍出真正深層傷痛的一幕。我們甚至不用看到他的臉。
無論是少男還是少女,放在流行文化裡,都會幫我們記得某些事。某些錯過的自己、最初的遺憾、曾惴惴不安的夢想、還有一個與社會擦撞過的自己。
所以你會記得《神隱少女》裡的千尋,你會懷疑她與父母最終離開後,是否也會跟她父母一樣對慾望上癮大食;是否會記得有一條河曾叫白龍;是否有一天可能會變成只要不寂寞,就算失去自我也可以的「無臉男」。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