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革命的女人番外篇】黨外的黨外 艾琳達:我不是台灣媳婦,是世界公民

艾琳達在家受訪時,兩隻剛出生不久的幼貓就在她身上鑽來鑽去。
艾琳達在家受訪時,兩隻剛出生不久的幼貓就在她身上鑽來鑽去。
「我已經變成一個象徵人物,一個很孤伶、教條的左派。我的特色是從60年代的反戰脈絡下來,走向國際知識界,現在比較關注自己的抽象研究,農業學理論。」艾琳達說話時,深邃的眼睛還是發著光。
作家李昂說:「當年主動參加黨外的女性不多,因為她們沒有足夠的背景受到良好教育,那不是女人出頭天的社會。有些女人同情黨外,只是去幫忙煮飯、排桌椅,做最基層的工作。另一群比較少數的,就像曾心儀這種左派文青,又有政治想法的女人,至於從美國來的艾琳達,那就更特別了。」
美國出生的艾琳達,父親是義大利裔的美國二代移民,母親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小鎮,7歲時軍人父親和母親聚少離多,終於離異,家中三姐妹跟著母親一起生活。她在天主教學校讀書時,看過兒童版的《孫中山傳記》,讓她對遙遠的中國有了印象。
60年代的美國社會氛圍,受到美國總統甘迺迪影響,他呼籲年輕人踏出國界,到第三世界幫助當地人民,也影響了艾琳達。14歲那年,她隨軍人退役、欲來台經商的父親來到台灣,原本只是要待一個暑假,沒想到一待5年,後來更和台灣結下不解之緣。
歷史研究學者黃惠君說:「當時施明德跟艾琳達的結婚請帖,是請張富忠設計的,他在上面放了一個美國地圖和一個中國地圖,艾琳達一看就說:『應該是台灣啊!』於是就把中國地圖換成台灣地圖。」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