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頭家的第一份工】菜鳥工程師被狂調部門無怨言 把別人不做的撿起來變自己的專長 華凌集團董事長廖育斌專訪

廖育斌帶領華凌集團鎖定中小尺寸顯示器,在工控應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小搏大站穩腳步。
廖育斌帶領華凌集團鎖定中小尺寸顯示器,在工控應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小搏大站穩腳步。
今年53歲的廖育斌因戀家,從求學、就業到創業初期都離不開故鄉台中,逢甲大學畢業後進入顯示器大廠久正,從品保工程師做起,短短幾年被多次調職,他欣然接受不同單位的挑戰,毫無怨尤就把別人不做的撿起來變成自己的專長,奠定日後創業實力。
談起顯示器在台發展沿革,廖育斌認為,早年日商來台投資選擇以台中、高雄經濟加工出口區作據點,「EPSON在台中潭子設廠、HITECH在高雄楠梓設廠,這2大品牌都是從做計算機面板開始,超過30年以上,訓練了台灣第一批顯示器人才,包括勝華、光聯、久正、全台等這些前輩。」廖育斌笑稱,以資歷來說,自己算是第三代徒孫輩。
也因為地緣優勢關係,廖育斌逢甲資訊工程畢業後,不像同儕選擇進入聯電、台積電,反而留在家鄉謀職。「潭子加工出口出離我家很近,第一份工作是在久正做品保工程師,幾個月後老闆要導入液晶顯示器STN,把我轉調製程,去日本評估產線採購,年輕時有機會能出去看看,當然什麼都說好,回來又做生產設計、技術服務估價,離職前則是業務。」
「我從不限定自己要做什麼,都可以學,離職前只差財務部門沒待過。」廖育斌28歲便和4位研發專長夥伴攜手創業,他自嘲:「年輕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但當時因顯示器市場龐大,即使年營收破十幾億元的久正,市占規模仍不到2%,每當客戶提出設計變更,公司往往會因考量量少、不符經濟效益就推掉。
「我常跟研發工程師研究思考,若把這些接下來做,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可能?」因資金有限,1998年5人湊足800萬元,投資成立模組廠,靠設計與客戶開發能力,切入顯示器產業。廖育彬分析:「模組廠不像產線廠設備投資那麼重,資源越匱乏越要找出自己的優勢集中火力。」由於顯示器這行從工控、醫療、通訊、生活消費、家電無所不包,華凌團隊心態是把別人不要做的撿起來做,舉凡量太少、太難做的,通通來者不拒。
初期公司尚未系統化,服務總是較勤快,5個充滿熱忱的工程師不管客戶說什麼都說好,廖育斌負責業務,經常開車從南到北跑透透,車子還一度在高速公路縮缸,下班還得充當組裝當作業員,幾乎沒有休假,而支撐團隊不放棄的信念便是來自逐漸成長的訂單,廖育斌坦言:「看到訂單就有成就感!」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