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這對年輕夫妻做鞋不搞文創 只在意手工藝

一雙手工鞋需要多少道工序?答案是200多道。3年前,這對年輕夫妻放棄白領身分,改行當鞋匠,咬緊牙用雙手敲打、車縫。今年他們回到故鄉台北士林,開辦全台唯一的手工鞋DIY教室,不賺錢,也沒人看好,「我們做的不是文創,是手工藝!」夫妻倆硬脾氣說。
「我想做好匠人這件事。」楊禮謙皺著眉頭注視楦頭、把裁剪好的牛皮面料拉緊固定,「這個動作叫結幫,是不是合腳就靠這個關鍵了。」他不敢有絲毫馬虎,不難想像他取了這個店名「匠tAKUMI」,簡單又直接。
主人楊禮謙笑說,自己常在1mm線條間拉鋸苦戰。
看在年輕同儕眼中,楊禮謙大可以不用這麼累,他原本是電子工程師,遠親在大陸開設鞋廠,1950、60年代,台灣是製鞋王國,風光幫世界精品、皮件代工,「現在卻成了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我只有一個念頭,把這項手工藝承接下來。」他放下身段走進工廠,找老師傅學做紳士鞋,「理解原理很容易,做好卻不簡單,練功夫很重要。」
他嘴裡沒說,另一半支持夢想,也很重要。老婆洪藝瑾默默在他背後相挺,跟著辭去外人看好的電子商務工作,一起胼手胝足創業。2014年,夫妻倆在台北市南昌路開了第一家手工鞋舖,還兼賣咖啡維持生計,創意的複合式小店,意外吸引不少人來喝咖啡,「我們不想客人把注意力放在咖啡,這樣模糊了焦點。」她拋出固執的口吻。
一個人的手工鞋體驗課程,楊禮謙不改認真態度。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