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姐買的醫療險包括癌症險、手術險跟住院醫療險,但沒買實支實付險。由於後續治療多數安排門診處置,以致程小姐現有的醫療險派不上用場,後來她只好跟醫生商量,打一半劑量的標靶藥,費用降至25,000元。
對一般民眾來說,買保險時,醫療險絕對是重點規劃,只是醫療險種類繁多,包括終身醫療、實支實付、防癌、重大疾病、失能扶助險、意外醫療等,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究竟該從何下手?
針對這個問題,第一線醫療專業人員因為每天都在跟病患說明用藥、手術方式及相關醫療費,可以說是最了解醫療開銷怎麼發生的人,本刊採訪具醫護背景的專家,來告訴大家他們眼中最值得買的醫療險是哪些?
其中,受到二代健保上路影響,民眾就醫的自費項目、自費額度增加,醫療雜費比例也逐步提高,因而實支實付險能理賠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幾位第一線醫護人員異口同聲認為很重要。
以35歲男性為例,實支實付險的年繳保費在2,500元以內,就能買到雜費理賠5萬~10萬元額度;「保費低,可是實用價值高。」一位腫瘤科王醫師用CP值(性價比)高形容實支實付險。

過去在內外科病房服務的護理師蔡佾姿也表示,縱使她在健保房看過病人百態,認為住院日額險能補貼非健保房差額,讓病人安心休養,但她同樣強調,實支實付險應優先規劃。「外科常有手腳痠麻的病例要開脊椎手術,費用10萬元起跳,尤其骨科自費耗材多,有實支實付險很管用。」
「多數的實支實付險是要住院才理賠,換句話說,做完門診手術就能回家的情況,保險公司不會賠,不過,也有保險公司放寬理賠門診手術及門診手術雜費。」曾經擔任護理師的威盛保經協理賴慧珠表示,買實支實付險要睜大眼看清楚保單條款,盡可能選擇門診手術也理賠的保單。
至於額度買多少才夠?癌症個案管理師吳小姐表示,雖然健保給付很多癌症治療的一線用藥(針對特定腫瘤公認較有證據療效的藥物),但標靶藥需專案送健保署審核,符合癌別、期別、疾病已復發等條件才給付。「癌症化、放療費用驚人,現在又有1次療程動輒10萬、20萬元起跳的免疫療法,估算實支實付最好能有40萬元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