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玉米變塑膠2】他傾家蕩產為環保 塑膠吸管讓他營收翻10倍

董事長陳欽偉看好環保產業,即使差點傾家蕩產,也不放棄。
董事長陳欽偉看好環保產業,即使差點傾家蕩產,也不放棄。
例如歐洲最大塑料薄膜生產商-德國RKW,測試宏力的產品就花了1年半時間,今年開始穩定下單。7月起,台灣四大場所內用禁供塑膠吸管政策也將上路,但可供應生分解塑膠吸管,內需加上外銷訂單成長,預計營收成長10倍。
宏力董事長陳欽偉總算露出開懷笑容,「去年營收2千萬元還很少,今年有望達到2億元。」宏力的生分解塑膠粒可製成購物袋,耐重最多達9公斤,最薄可做到0.01毫米的厚度,以及堆肥袋、農業覆蓋膜與育苗杯等產品。
7月起台灣四大場所內用禁供一次性塑膠吸管,但生分解塑膠吸管不在此限,讓宏力近期訂單大增。
但在今年以前,陳欽偉根本笑不出來,「你知道我搞多少錢出去,都快傾家蕩產!這個公司已經投入超過10億元了。」他自嘲踏入生化科技業是誤打誤撞。原本陳欽偉接手家業「怡欣汽車貨運」,最大客戶是養樂多公司,運輸事業做得安穩。
農業用的生分解穴植管僅需3個月,便可碎裂分解。
1998年以玉米澱粉製成塑膠的概念在美國成型,陳欽偉的朋友從美國帶回可分解的袋子,邀他投資,「聽說機器還在海上,去看他的工廠,屋頂破一個洞,裡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台舊堆高機,大家都說21世紀是生化科技的世界,我就一頭栽下去,喝了酒答應他,隔天就匯600萬元。」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