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義氣制服四】不怕少子化 第三代為毛孩子做制服闢新路

3年前,中美牌學生服第3代蔡旺達(左)、蔡佳霖(右)決定回家幫忙。
3年前,中美牌學生服第3代蔡旺達(左)、蔡佳霖(右)決定回家幫忙。
20多年前,陳丁全、蔡榮陽先後因病離世,沒多久,陳丁全的妻子也過世,第1代僅剩黃金1人。
「他們2個老的真的很有默契,離開時都有『沒有二心』的觀念,希望2家人繼續合作,同心協力做下去。」黃金笑說:「真的不簡單,去外面講,大家都傻眼,親兄弟都沒辦法共同(做)50年了,還朋友呢!真的不簡單。」
陳川山回憶:「因為我父親生病,所以我大概是26歲的時候回來幫忙,剛回來時,台灣紡織業還有幾年好光景,後來就開始走下坡。」「現在大陸工資上漲,以前移到大陸做學生服的那些台灣人,現在都移到北朝鮮去了。」
缺工加上少子化,堅持留在台灣生產的中美牌學生服,員工大多待了超過10年以上。
講到少子化,陳川山頗有感觸,「以前制服的量都很大,現在都很少,但是沒有辦法,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孩子越來越少,工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也不好找,都是像我們這種60幾歲以上的人。」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