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3.28 06:13 臺北時間

【16+1肥了誰?(上)】拆解歐盟經貿防線 北京積極拉攏中東歐

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匈牙利總理維克托在16+1第七屆會議上致詞。(東方IC)
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匈牙利總理維克托在16+1第七屆會議上致詞。(東方IC)
中國與歐洲往來,雖然有2017年開始營運、充滿象徵意義的「中歐班列」貨運列車開通,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全球「一帶一路」戰略,至今實質進展都集中在亞洲、非洲,以落後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或建設為主。相較之下,帶路在歐洲就像踢到鐵板,難越雷池一步,而這也是為何義大利總理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奉為上賓,在23號正式簽署備忘錄加入一帶一路的消息,會引來如此震撼。在西方列強的眼中,這象徵了中國在突破歐洲經貿防線上,已搶下一座灘頭堡。
但事實上,北京在歐洲邊陲的試探動作早有跡象,尤以中歐和東歐地區最為明顯。
中歐和東歐交界的克羅埃西亞,國土分布很尷尬,最南端的一片海岸線剛好被鄰國的港埠一分為二。為了維持國土的完整性和境內人民往來順暢,克羅埃西亞當局從2007年就開始興建一座跨海大橋,卻因為財務問題而停工,直到去年才獲得歐盟資金而重啟興建計畫。而工程的部分,對外招標的結果最後由一家中國國有企業勝出,拿下此一大型公共建設標案。
這項工程被北京當局視為是進軍歐陸,打下與歐洲經貿基礎的重大里程碑,因為克羅埃西亞不只是歐洲國家,更重要的是,它隸屬於歐盟。
「克羅埃西亞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中國的工程公司能夠贏得標案,代表著中國企業的專業水平已獲得歐盟認可,工程品質也符合歐盟標準與採購程序,」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史志欽表示。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2012年訪問波蘭首都華沙,提出了「16+1」概念,倡議與中歐與東歐地區加強合作,推動貿易往來和投資建設,並在每年召開「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至今已邁入第8屆,今年的會議時間訂在4月初,地點就在克羅埃西亞。
「16+1」中的16國,指的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波赫,和阿爾巴尼亞。
其中波蘭等11國已是歐盟成員國,塞爾維亞等5國則是有意申請入盟,或正在申請中的巴爾幹國家。對中國而言,挑上這幾個中東歐國家作為進入歐洲的跳板,看上的是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特徵:它們多數都是前蘇聯共和國,在經濟發展上落後於西歐國家,急需資金或貸款挹注。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