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3.28 06:12 臺北時間

【16+1肥了誰?(下)】滿載中國貨物而來 回程卻空蕩蕩的貨運列車

佩列沙茨大橋興建工程,是中國推展中東歐經貿合作的標誌性案例之一。(東方IC)
佩列沙茨大橋興建工程,是中國推展中東歐經貿合作的標誌性案例之一。(東方IC)
從波赫與羅馬尼亞的發電廠,到蒙特內哥羅境內高速公路,再到連結貝爾格勒與布達佩斯,總長350公里的鐵路建設,過去幾年中國國有工程公司在中東歐大興土木,一方面消化中國本土多餘產能,同時也大舉撒錢,開出超過100億美金(約新台幣3083.9億)的貸款額度與投資承諾。
根據中方媒體報導,北京下屬國有企業對中歐和東歐16國的投資在2010到2016年間暴增2倍,金額超過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75.5億);而雙邊貿易也在這段期間從439億美金增加到將近600億美金 (約新台幣1.85兆) ,具體實現了中國總理李克強口中的「互利共贏」。
但反觀中東歐國家這邊的反應,卻遠不如北京的樂觀和熱絡。
「東歐國家對中國真正投入當地的資金…以及貸款核可的進度,非常失望,」歐洲外交智庫ECFR研究員Francois Godement表示。
有波蘭官員對外抱怨,從中國開來的「中歐班列」鐵路車廂上,固然滿載了中國製造的各式日用品和電子產品,貨運量之大甚至造成班次壅塞和延誤;但在波蘭對中國商品敞開大門同時,中國開放波蘭商品的進口數額卻沒有明顯增加:從當地開往中國的火車對向班次,許多車廂裡都是空蕩蕩的。
「中國(對中東歐)的投資很少,這或許是最大的問題,」捷克帕拉茨基大學的Richard Turcsanyi教授認為:「中國簽下的基礎建設工程只有在西部巴爾幹幾個國家真正動工,而且就算已經開工的,也遭遇到很多外界質疑,像是歐盟就批評中國營造降低了工程品質。」
歐盟對中國頻向中東歐招手,尤其是16+1集團的成立,自始即充滿疑慮。「此論壇讓布魯塞爾(指歐盟總部)與其他歐洲國家懷疑,中國欲藉此對歐洲進行『內部分化、各個擊破』攻勢,」ECFR在2017年一份研究報告中寫著。
而隨著一帶一路侵門踏戶,正式吸納了義大利這個G7成員國之一,不難想像歐盟對中國的態度將會更趨謹慎戒備:日前流出的一份歐盟內部備忘錄就直指北京在經濟上,是「覬覦科技領導地位競爭者」;在政治上,更是「圖謀推展不同制度的敵人」。
就在歐盟執委會對成員國發出警告,要求各國在面對北京時應秉持歐盟規範與政策,維持立場一致的同時,波蘭與捷克日前也傳出有意靠攏西方國家,在5G網路招標時排除華為設備;另一方面,4月初開議的16+1論壇也並未排入任何5G或華為相關的議題,似乎凸顯了在中國與歐盟公開對立的態勢演變下,16+1的存在也流失了原本的戰略意義。
「16+1論壇無法討論華為,顯示出這個機制可能並不如外界所想像得那麼重要,」Turcsanyi教授認為。
資料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Nikkei Asian Review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