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4.17 09:58 臺北時間

【語言S4E01】馬雅國大使來訪!原來處女座最不適合學馬雅文!?

「馬雅人、襲來!」這次邀請到的來賓馬雅人,他因為自己對馬雅文化深厚的興趣,因此自學馬雅文字,甚至也遠到中南美洲去做實地的考察。
「馬雅人、襲來!」這次邀請到的來賓馬雅人,他因為自己對馬雅文化深厚的興趣,因此自學馬雅文字,甚至也遠到中南美洲去做實地的考察。
4月16日開始,全新一季《知識好好玩》重磅回歸啦!不僅老字號節目《大腦好好玩》、《語言好好玩》各自帶著更高知識密度、更有趣的內容回歸;兩檔新節目《犯罪心理學大解析》和《性別好好玩》也強勢來襲,你想聽的內容,鏡好聽都幫你準備好了!每週四、五隔週輪播犯罪心理、語言、大腦、性別,歡迎到鏡好聽的粉絲團或Instagram與我們互動哦!

【語言S4E01】馬雅國大使來訪!原來處女座最不適合學馬雅文!?

在第四季的一開始,我們特別榮幸地請到PTT每發文必爆文的大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的馬雅人Mayaman!這次馬雅人要來談談神祕的馬雅文字和語言。馬雅人畢業於歷史系,但他的畢業論文居然是和馬雅文明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隋唐法治史。為什麼會對馬雅文明這麼有興趣?神祕難懂的古馬雅文字又該如何解讀?難道他真的前世是馬雅人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也替馬雅子民們澄清大家過去對馬雅文明、語言文字的誤解。受限於篇幅,這次的訪談將以大意形式呈現,但有相當多精采論述、舉例只有在Podcast才聽得到,請一定要收聽哦。
逸如:身為華人圈對於馬雅文化最為了解的人,你為什麼會對馬雅文化如此感興趣?又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學馬雅語呢?
馬雅人:我大概是國小時看到介紹馬雅文化的書籍後,就喜歡上了馬雅文化,從此開始閱讀許多相關書籍。由於中文書都介紹很簡略,如果需要比較深入的知識和內容,就需要倚靠網路的資料。例如,一些馬雅研究者的網站或部落格都會分享相關的論文或資料庫;另外,《國家地理頻道》也有與馬雅文化相關的節目。
2012年的馬雅「末日預言」讓很多人很恐慌,臺灣當時請了幾個馬雅文化相關的國家(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墨西哥等)並舉辦相關的研討會。當時透過一位老師介紹,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與會的貝里斯考古學家,後來他便邀請我到貝里斯的考古學校當志願者。這個經驗就有點扭轉了我的人生──我終於真的踏入了中美洲考古,也開始接近學術界的人,了解他們如何看待、如何處理馬雅文化。
自從真正研究馬雅文化後,常會發現臺灣有一些和馬雅相關的內容都挺有趣的。例如,九族文化村的「馬雅探險」旁邊寫的馬雅文字是寫反的!
逸如:是否可以來介紹一下馬雅的語言和文字?
馬雅人:這裡要澄清:馬雅語言和文字並不是外星人的語言。現在,大約還有800萬的馬雅人活在這世界上。馬雅語特別地難學。很多馬雅研究者主要的是「銘文」和「文字」,因此他們也不一定能說出一口流利的馬雅語。
目前瓜地馬拉的奇奧蒂語(Chʼortiʼ,在東部瓜地馬拉)被認為是古代馬雅語的強勢語言,學界也認為它最適合用來表現古馬雅文字的語音。
逸如:既然現在還有馬雅語使用者,為什麼古馬雅文字會曾被認為是無法解讀的神祕文字呢?古馬雅文字傳承為什麼會消失?後來又如何被解讀出來?
馬雅人:這需要回到馬雅的歷史來看。古馬雅文字被使用的最高峰是「古典期」(250-900 A.C.),但「古典終結期」(900-1200 A.C.)時,馬雅國力逐漸衰弱,他們也漸漸放棄了古馬雅文字,轉變為較為簡單的文字形態;後來西班牙人來到馬雅地區時,還是發現少數人仍會使用古馬雅文字。可惜的是,當時的西班牙蘭達主教一方面在他的論文《猶加敦風物誌》記錄了馬雅人使用文字的狀況,另一方面卻又認為古馬雅文字是魔鬼的產物,下令焚燒古抄本、處死祭司、禁止使用馬雅文字;這就導致馬雅文字產生了中斷,變成了「死去的文字」。
1960到1990年代中間,一連串的研究才逐漸破解了馬雅文字的規則。
一開始大家都認為馬雅文字是「象形文字」。1950年代的考古學家Eric Thompson認為「馬雅文字無法被解讀」,因為馬雅文字並沒有承載歷史的功能,只能解讀它的曆法、宗教或儀式的內容。
後來,兩位俄國學者的研究大大推進了馬雅文字的解讀。第一位是Tatiana Proskouriakoff,他解讀出少許馬雅文字的「動詞」,發現銘文的內容包含了國王的世襲、繼承及出生日期的記載;另一位是Yuri Knorosov則指出馬雅文字可以「表音」。Eric Thompson過世後,知名學者Michael Coe再次把Yuri Knorsov的「表音說」引進,這個說法後來廣被學界所接受。不過,這時候仍然不知道這些文字該如何表音。
1980至1990年代,天才David Stuart破解了這個祕密。David Stuart受到身為馬雅研究的父親所影響,從小就在馬雅遺址內玩耍;他6歲時便對馬雅文字產生了興趣、開始研究;12歲時,他見了當時最知名的馬雅研究學者Linda Schele,被帶去遺址研究石碑。沒想到幾個星期後,David Stuart就交了一份報告,內容幾乎是學者需要耗時良久才能寫出的文章。接下來,他便與父親共同發表論文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18歲時,他拿到了麥克阿瑟獎的獎學金;20幾歲時,破解了馬雅文字及提出了「字符變換原則」(註:同一個馬雅文字沒有固定的寫法,需要確認不同聲符或字符是否意指同一個意義或是語音),馬雅文字的運作邏輯大致被確認下來。目前,古典期的80%文字都可以被破解出來(關於馬雅歷史的分期,請詳見馬雅人的文章)。
逸如:有些人誤以為「馬雅文字」是象形文字,就像中文、埃及聖書體被誤認為象形文字。實際上,「象形」文字指的是描摹它的形象,中文其實有90%以上是形聲字,象形字的比例非常的少;而埃及聖書體比較像是拼音文字,我們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英文名字改寫成聖書體。古馬雅文字之所以當初難以解讀,似乎就和這種誤解有關係。經過前面學者的努力後,我們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馬雅文字」似乎被稱為「語素文字」或「意音文字」可能比較合適。是否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馬雅文字的幾種類型?
馬雅人:馬雅文字一般會被認為是「混合型文字」。一個馬雅文字,可能就有三種基本的寫法──「象形」、「表音」和「象形加表音」。
馬雅文字的邏輯是:必須是一個音節,才能用一個字符。例如,母音可以是一個音節;子音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與母音共同出現。但,因為每個音可能有象形、表音、象形加表音等多種寫法,所以可能一個人的名字就會有非常多種不同的寫法。
逸如:既然如此,馬雅文字的寫法是否會因使用者而有不同的傾向?
馬雅人: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馬雅文字分成不同的類型。例如:馬雅文字在古抄本或雕刻上就有不同的風格。馬雅文字是藝術性極高的語言,它字符的選擇都來自於書寫者的藝術需求。
逸如:如果一個馬雅文字也可以包含多個不同的意義,那是不是就會造成解讀上的困難?
馬雅人:馬雅文字複雜確實也在這裡。一個馬雅文字可以表現一個音節、一個詞甚至一句話。例如馬雅的「城徽符號」(如網頁中的第二張圖)是以一個方塊的單字呈現,但它的這個單字就包含了「K’uh」(神聖的)、「Ajaw」(國王)以及這個城市的徽章;因此這個字就代表了一句「神聖的〇〇王國的國王」。
逸如:我們有沒有辦法用馬雅文字來拼寫出自己的名字呢?
馬雅人:可以。像是之前我做的「神聖的臺灣王國」T-shirt,就是這樣組合而成的。只要名字是馬雅語包含的音節,就可以拼出來。
逸如:那大概知道文字後,古馬雅語的音韻結構又是如何呢?
馬雅人:馬雅語的母音有a、e、i、o、u五個;子音應該和奇奧蒂語相去不遠。馬雅語可以接受CVC(子音+母音+子音)的語音結構,但文字無法接受單純的子音,所以文字一定會被改為「CVCV」(也就是最後的C後面一定會補上一個母音)。基本上,七成以上的馬雅文字後面補上的那個母音,是由前面的母音所決定的。舉例來說,英文的cat如果要寫成馬雅文,就需改成cata。
逸如:聽說馬雅文字複雜的地方,是它有綴詞。是否可以簡單介紹一下?
馬雅人:馬雅文字有前綴、後綴、上綴及下綴。可以在馬雅文字的主要符號四個方向加入綴詞,它們大部分是表示文法上的功能(如:完成式、被動式)。最常使用的是「後綴詞」,是用來表示該詞的主動或被動。其他的,則多是用在提示「象形加表音」型文字的語音。
所以解讀馬雅文字時,我們可以歸類出幾種辨識上的順序;但因為馬雅文有太多的例外了,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文字時,需要先將它拆分出來。馬雅文字讓人最困擾地方,就是它們有時候會把前一個字最後的音和後一個字的第一個音連在一起,造成辨識上更加困難。
逸如:如果我們想要研究馬雅文字,可以參考怎樣的語言呢?
馬雅人:當然,對現代馬雅語有認識的話,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馬雅文字。不過,最有用的語言應該是英語,因為大部分的研究資源都是由英語寫成的。我們當然也會用不同的語言來幫助解讀。像是日語可以幫我們理解何謂「一個音節等於一個字符」、韓語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表音型文字如何組合而成、中文的方塊字結構也能幫助我們。不過,如果刻意地將中文的「六書」拿來解釋馬雅文字的組合方式,抑或是以此來說「中國和馬雅有關係」,這都有些問題。
逸如:古馬雅文字可以從哪裡找到呢?
馬雅人:古抄本和石碑。目前一共有四本「古抄本」,它們比較像是農民曆類型的宗教手冊,大部分和宗教曆法有關,幾乎沒有和歷史有關的內容。「石碑」的內容比較多元但仍有侷限性,多是古典國王的宣傳、生平、政令宣導等。比較特別的是,我們很少看到有「修飾性的馬雅文字」。
逸如:既然如此,以前能夠使用馬雅文字的到底是哪些階層的人?
馬雅人:雖然有些研究者認為,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馬雅人都能認讀文字;但我個人認為,以前能識讀馬雅文字的,應該還是以貴族或祭司為主。另外,雕刻的工匠也很有可能是貴族,因為我們曾經發現雕刻的石碑上面刻有貴族的名字。
不過這個說法卻有個矛盾的地方:假設貴族才能使用馬雅文字,為什麼又要將石碑放置在公開的廣場看?到底要給誰看呢?我認為,古代的馬雅貴族、書吏可能會在石碑旁邊講給路過的平民來聽;因為我們看到有些貴族的頭銜為「說話的人」(有一位阿茲特克的國王,就是這個頭銜),這些貴族可能都和宣傳石碑有關係。
逸如:現在馬雅文字解讀的狀況如何?還有什麼難解的謎?
馬雅人:以前無知的情況下反而最無憂無慮,反而是知道如何解讀馬雅文字後,才發現原來過去有很多認知是錯誤的。而且隨著科技和研究發展的進步,馬雅文化研究反而越來越麻煩、帶來更多的謎題。
距離解讀出馬雅文字也已經過了十幾二十年。正當我們以為馬雅文化很多問題都被解決時,這兩、三年來出現的「光達」系統卻讓我們發現了更多的馬雅遺址,推翻了我們對馬雅聚落的想像;當然,也因此挖到了更多的銘文,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可惜的是,目前的AI科技也無法幫忙我們解讀馬雅文字。
逸如:如果想要學習馬雅文字的話,大概需要花多久時間呢?
馬雅人:之前教學生一個多月後,他們就能解讀簡單的曆法和單字。Michael Coe曾說,如果是會馬雅語的馬雅人,大概一個月的訓練下就能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
我因為是自學,所以研發出一套解讀馬雅文字的流程:首先,要判斷該文字是象形、表音還是象形表音。如果它是表音,就把字母表拿出來對應並拆分,拼好音後再拿去查字典;若是象形,則和背的單字量有關。同時,我們也需要大致理解它的文法,像是日期後通常是動詞,再後才是名詞。
接下來,就來解惑一些Instagram網友的一些問題:
Q:馬雅人有沒有來過臺灣呢?
A:因為現在馬雅族所在的國家大部分是臺灣的邦交國,所以臺灣現在可能有不少具有馬雅血統的人;但如果古代馬雅人的話,應該是沒有來過臺灣。
Q:馬雅人和中國人有沒有關係?
A:學術上有人因為阿茲特克和馬雅文化有些裝飾和殷商時期的很像,便提出「馬雅人和中國人有關」的看法。不過,這個問題後來由臺灣著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所解決。張光直認為,現在中南美洲的人是在舊石器時代從亞洲過去的獵人,這些亞洲獵人因為擁有相同的巫術信仰及文化底層;因此在陸橋融化之後,就各自獨立發展出兩種文明──中國文明及中南美洲的古文明。因為兩者具有同樣的底層,所以他們發展出來的古文明具有相似的特性,尤其在宗教的圖示上。
Q:學習馬雅文字一開始的困難是什麼?
A:很多人在學習馬雅文字時,都會很執著「一個字」就要對應到「一個音」或「一個意思」;但馬雅文字其實是很隨性的文字,很多小差異可以忽略。我都會笑說,處女座的人不適合學馬雅文字,像我們不拘小節的牡羊座才適合。
Q:據說馬雅提到「死亡」的用法很特別?
A:他們的文字充滿了很多譬喻式的用法。舉例來說,「西方」是「Och」(進入)加上「K'IN」(太陽),也就是太陽進入的地方。

一名生在西元4世紀的將軍Siyah K'ak(出生+火,故稱「火之生」,《世紀帝國》將他的名字誤寫成「冒煙的青蛙」)在進入了提卡爾後,銘文便記載原本提卡爾的統治者大豹爪(Chak Tok Ich'aak)「進入水中(Och ha)」;這個「進入水中」,就是「死亡」的意思。

馬雅文也有「Och bi」(進入道路)或「Och witz」(進入山)來指涉死亡。後者和馬雅人的墓葬有些關係(馬雅人會將死者埋葬在神廟內,而神廟本來就被視為一座「山」)。馬雅人甚至也有很詩意地來描述死亡,如:「他燦爛的靈魂終止了」。
Q:自助旅行者如果想要深度體會馬雅文化,應該怎麼走呢?
A:如果要自助旅行,可以從瓜地馬拉或貝里斯出發。若從貝里斯出發,可以從休士頓或洛杉磯轉機,就可以一路往瓜地馬拉走。例如可以在San Ignacio待著看Caracol、Xunantunich遺址;到瓜地馬拉可以看最大的馬雅遺址提卡爾(Tikal);又可以從Flores發到其他的地方,如往北飛可以到猶加敦半島看奇琴伊扎(Chichen Itza);也千萬不要放棄墨西哥市,其中的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非常值得看。
若從瓜地馬拉出發,當然可以去提卡爾、安地瓜(Antigua),從提卡爾出來後到貝里斯再往上到猶加敦半島,再從美里達(Mérida)離開去美國或古巴。
今天這集就到這裡囉,也請大家多多支持「馬雅重生Online」和「語言好好玩」。雖然抽獎結束了,但還是歡迎大家來Facebook粉專玩「語言好難玩RPG」玩遊戲;更別忘了來Instagram和我們互動。我們下次見!

🕺想聽更多聲音節目?

2019年10月鏡週刊推出全新聲音平台《鏡好聽》,每天都節目上線,聽記者聊採訪幕後,聽作家談談創作,還有聽名人朗讀好書。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

最多獨家更新內容只在《鏡好聽》: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