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翁仁賢前年在桃園家中潑汽油放火,燒死高齡父母及親人,造成6死4傷,一、二審遭判死刑後,三審最高法院認為,其餘沒被燒死的被害人是被翁仁賢直接放火燒到,還是救人時被燒傷,應調查清楚,且鑑定被告有無教化可能的程序有問題,撤銷死刑判決,發回更審。高院今(8日)開庭,法官將他延押,翁仁賢當庭罵「FxxK YOU KNOW」,還嗆法官國小沒畢業。
54歲男子翁仁賢2016年除夕圍爐夜,在桃園家中潑汽油放火,燒死高齡父母及親人,造成6死4傷,被告翁仁賢開庭時多次說不後悔,媒體曾問他是否欠家人一個道歉,他還回嗆「想太多了吧!」高院認定他無悔意,冷血泯滅人性,已是兩公約中規定的「最嚴重之罪」,教化可能性低,應永久與世隔絕,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仍可上訴。
男子龔重安2015年5月間為了紓壓,竟潛入台北市北投文化國小,殘忍砍死國小女童,二審認為他手段殘忍,嚴重破壞社會治安,且未向被害者家人道歉,但因有「思覺失調症」,有治癒及教化可能,判無期徒刑,全案上訴後,最高法院今(3日)駁回上訴,龔重安無期定讞。
有毒品前科的胡家瑞去年3月開車時紅燈迴轉,撞死清華大學資優博士生林仲桓,林男遭拖行70公尺慘死。胡男肇事後,頭也不回地逃逸,還在家改造槍枝,朝頭開槍企圖自殺,造成頭部骨折並無生命危險,台北地院認定胡男以「撞死人也不在意、無所謂」的心態開車,造成被害人死亡,今(31日)依殺人及槍砲罪判胡家瑞18年,仍可上訴。
「教化可能」在台灣最受爭議的焦點是這些心理鑑定如何進行?信度、效度如何?例如,簡易鑑定只有4小時到1天,一般鑑定含報告製作不超過2週,分次借提被告面談時間只有2到3小時,而這個時間還包含要做驗血等生理檢定的時間。在這樣緊迫的時間之下,鑑定人員只好引用大量筆錄、自白等二手資料。
關於「可教化」的簡短問答。
1993年,吳敏誠因口角持刀刺死當時的外遇對象,入獄期間因大赦而提早假釋出獄,離婚後,結交新女友,交往第3年,女友要求分手。吳敏誠到女友上班處談判,兩人發生衝突,吳敏誠以近乎行刑的方式,用鋼筆手槍近距離朝女友頭部射擊,造成女友死亡。法院一審認為,吳敏誠犯行重大,處以死刑。直到二審,重新評估「教化可能」,加上假釋前的刑期,需坐牢30年。
台大心理系助理教授趙儀珊今年4月,以心理鑑定專業人員的身分出席謝依涵的高等法院開庭,謝依涵原是八里媽媽嘴咖啡店長,2013年殺害一對老客人夫妻,而被害人家屬就坐在趙儀珊的後面:「當我講一些話,我就可以清楚聽到家屬發出『呿』的聲音,坦白說,有點壓力,但我可以理解家屬這樣的反應。」
惡人如何成為惡人?我們採訪吳敏誠案與謝依涵案的心理鑑定專業人員,由心理鑑定的內容理解一個人為何發生如此重大的惡行。在二件社會大眾看來窮凶惡極的案件裡,我們卻發現,惡人並不是先天凶惡殘暴,二件惡行的發生幾乎有一個共同的模式:成長經驗決定了個人的情感結構與性格缺陷,而後天的環境缺乏修補的機會之外,加上一些機運、環境的各種推力,於是暴力發生。每個犯罪的行為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理解一件惡行是如何發生,遠比要不要殺死他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