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

  1. 人物

    【一鏡到底】苦難的祕密 魏明毅

    2016年,魏明毅將其人類學論文《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出版成書,受到讀者喜愛,也得了很多大獎,但基隆港工人沉重的生命史與苦難,卻從此掐進她的肉中,她全身不對勁,在每場講座大哭,最後逃到國外小城苦行。如今,她以7年時間,完成第2本書《受苦的倒影:一個苦難工作者的田野備忘錄》,新書集結她二十多年從事心理師、社工督導的工作經歷,透過文字凝視、拆解苦難,也成為她個人漫長的修復旅程。

  2. 娛樂

    【死刑辯護人2】從湯英伸案拓展《八尺門》宇宙 大量資料與田調打底

    屢屢獲獎的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最近由原著作者唐福睿親自編導,改編為同名影集,劇情從一位印尼籍移工殺害阿美族原住民船長一家展開,並有大量關於死刑的討論。唐福睿表示,構思時因打算以探討死刑為主軸,所以想到30多年前引起熱議的湯英伸案件,接著又從死刑的各種法律層面討論,延伸到原住民、東南亞移工、遠洋漁業等不同領域問題。

  3. 娛樂

    【娛樂透視】在地樂音和聲《南方,寂寞鐵道》 記錄南迴軌跡洞見人文地景

    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蕭菊貞執導的新作《南方,寂寞鐵道》以南迴鐵路為核心,留下全線電氣化前的最後身影,記錄從司機員、維修員到土木工程師、工人、周邊店家等的共同記憶,由鐵道看見台灣生活史。全片動員10組人力拍攝,經由國藝會補助、小額贊助與群眾募資等方式籌得經費,耗時6年完成,音樂人陳明章也以大廣弦、阿美橫笛等本土樂器,替詩意的影像和聲。

  4. 娛樂

    【從鐵道看台灣1】「再不拍就要沒了」 蕭菊貞耗時6年多面向記錄南迴鐵路

    兩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蕭菊貞執導的新作《南方,寂寞鐵道》以南迴鐵路為核心,留下全線電氣化前的最後身影,記錄從司機員、維修員到土木工程師、工人、周邊店家等的共同記憶,由鐵道看見台灣生活史。

  5. 娛樂

    【蘭蘭夫人會客室(上)】《人選之人–造浪者》反派戴立忍 讓林君陽破功

    這2個月影視圈最紅的導演非林君陽莫屬,他的電影《疫起》上映1個半月後以入圍13項成為台北電影獎大贏家,《人選之人—造浪者》在Netflix霸屏冠軍半個月,狂掀討論熱潮,有趣的是,林君陽作品總難免碰觸敏感議題,再好也會招來罵聲,這種不選邊站的作風,源自於他的「灰色情謎」,他笑說拍過唯一不灰的,就是戴立忍了。

  6. 娛樂

    【封院危機3】和平封院醫師親述第一手資訊 外科醫王柏傑苦練縫豬皮

    《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導演林君陽與《返校》監製李耀華打造的電影《疫起》,取材自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事件。拍攝之前,導演林君陽和主要演員多次與曾被關在和平醫院的林秉鴻醫師等人面對面訪談,了解當年驟然封院的混亂情況與感受,再轉化為表演和影像。

  7. 娛樂

    【和平歸來1】政治+醫療職人 《和平歸來》揭幕後角力引共鳴

    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團隊今年推出迷你劇集外傳《和平歸來》,故事以20年前台灣SARS疫情為背景,將歷時2年的田調與口述訪談,結合虛構劇情及人物,描述醫院被迫封院,背後政治角力帶來的影響。

  8. 生活

    政大田野調查團隊深入花蓮山區 成功考察阿美族聖山之謎

    有鑑於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八里灣山)對於族群文化的重要性,花蓮縣豐濱鄉公所特別專案委託阿美族奇拉雅山人文生態發展協會,找來政大研究團隊,以在地思維籌組一支專業調研團隊,在為期12週透過緊密而周延的部落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工作之後,獲得了令人欣慰的初步成果。

  9. 娛樂

    【深田晃司專訪1】《還有愛的日子》奪TAMA獎最佳影片 深入田調「聽障人士也會自言自語」

    42歲日本名導深田晃司新片《還有愛的日子》(LOVE LIFE)入圍第79屆威尼斯影展競賽片,電影日前在金馬影展播映,門票搶購一空,上週更獲日本TAMA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深田從同名歌曲〈LOVE LIFE〉找到靈感,耗時5年完成劇本,在故事中加入聽障角色,他也深入進行田調,親自當義工,發現過去不知道的事,例如聽障人士也會自言自語等,將細節融入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