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人物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17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1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好聽人物】吳明益:我只是誠實而已
時事
【好聽人物】吳明益:我只是誠實而已
假如要用一個詞,盡可能地代表眼前的吳明益,那大概就是「誠實」了。
【好聽人物】池宗憲:以茶復甦感官,微觀生活之美
文化
【好聽人物】池宗憲:以茶復甦感官,微觀生活之美
在池宗憲低調的工作室裡,處處都有寶藏。宋代的天目碗、台灣的曉芳窯,架上靜靜佇立;拉開老藥櫃的小抽屜,百年茶餅、茶葉、以及茶器,穩穩地收納;還有多年來的藏書與田野筆記,又疊又捲地藏在角落裡。小小的工作室,不只五臟俱全,若能將空間的皺褶一一梳理、攤平,它張起的小宇宙,將是池宗憲潛心研究40年所累積起的浩瀚茶世界。
【好聽人物】平路:寫小說非常難,但那難度也正是樂趣所在
文化
【好聽人物】平路:寫小說非常難,但那難度也正是樂趣所在
腳步輕柔緩慢,講話溫軟細柔,平路踏出的每一步、說出的每一句,都間隔著些許空白。她每一次的低頭沉吟,都像拉起結界一般,周遭靜得能聽見她的思緒,是那樣地快,又那樣地深,彷彿高速探進深黑的意識海底,試圖撈出最精煉也最真實的字句來表達自己。
【好聽人物】陳繁齊:文字被讀出聲音後,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文化
【好聽人物】陳繁齊:文字被讀出聲音後,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脆弱練習》的『練習』,其實是情傷時候寫的,」詩人陳繁齊坐在錄音間裡,坦誠地說,談起第三本詩集《脆弱練習》的起點,他的語氣像一面靜止的湖泊,沒有一絲漣漪,一如他書中的文字,平靜堅毅,像一名謹慎的匠人,用專注的目光審視自己的作品。
【好聽人物】楊琢琪:我期待的是不用藥、不打針,但從根本去翻轉他人的人生
文化
【好聽人物】楊琢琪:我期待的是不用藥、不打針,但從根本去翻轉他人的人生
「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談起疼痛醫師楊琢琪,同業的醫生友人如此評論。
【好聽人物】阿善師:接納鑑識帶給我的,親身走過,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耐
文化
【好聽人物】阿善師:接納鑑識帶給我的,親身走過,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耐
對謝松善而言,在鑑識領域一待就是33年的時間,純屬意外。他待在體制內進修學位、建立制度、培養後進,在鑑識領域可以說是台灣第一人。他的人生經歷與台灣鑑識發展史高度重疊,他回顧說:「當時警界普遍認為跑外勤才有發展,走條路沒有人可以給予指點,只有自己親身走過,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能耐。」
【好聽人物】拯救無數都會男、女子! 毛奇的品味生活:選擇讓我感到自由
文化
【好聽人物】拯救無數都會男、女子! 毛奇的品味生活:選擇讓我感到自由
新生代飲食書寫作家、《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作者毛奇,在深夜時段起家,透過知名粉絲專頁「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療癒了無數上班族深夜寂寥的心靈,曾經行走異國巷弄與台灣鄉鎮尋訪食物產地與人群,其中這種種故事、與她私房的料理技巧和搭配,都將首度親聲講述,在與鏡好聽共同製作的Podcast《毛奇的食物提案——下班我想吃這個!》分享給大家!
【好聽人物】紀金慶:入世哲學家
文化
【好聽人物】紀金慶:入世哲學家
許多人在聽到尼采、班雅明、海德格等西方哲人的名諱與其著作時,往往會不禁感到望而卻步。但長年投入哲學普及教育的紀金慶認為,哲學其實就是對於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命能做出全方位省思的思想菁華。「每一次的書寫或講授,我都在說服社會中不同的人,哲學是活的。」
【好聽人物】張潔平:活出人間的矛盾
文化
【好聽人物】張潔平:活出人間的矛盾
如果不做研究者,張潔平說自己或許去當計程車司機,或者龍門客棧老闆娘,做「故事換宿」,給你一杯酒、住一晚,你就給我說一個你的人生故事來換。她說,她也許只是不甘於來這個世界一趟,只活了自己的人生。
【好聽人物】張嘉泓:求知 就是最自由的追求
文化
【好聽人物】張嘉泓:求知 就是最自由的追求
張嘉泓大學時便確立了研究物理的志向,認為「求知」就是最自由的追求。隨著歷練增長,廣泛涉獵經濟學、歷史等非科學量化研究的領域,人文跨界的閱讀探索,令他感到:即使沒有任何做學問的目的,靜靜感覺周圍的存在輪轉,傾聽內心的聲音,已經是很滿足的事了。
【好聽人物】戴伸峰:我們與罪的距離
文化
【好聽人物】戴伸峰:我們與罪的距離
犯罪心理學家戴伸峰研究的是普通人最不願直視的人類與社會黑暗面。但在「教授」的外衣之下,戴伸峰其實有顆易感的心靈。在研究犯罪案件時,他會揣摩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心理狀態,甚至讓這些情緒侵蝕他的生活,模糊了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距離⋯
【好聽人物】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
文化
【好聽人物】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
從小就喜歡在腦中思索各種可能性的謝伯讓,從生物學到哲學,到最後選擇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的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他一直以來最想要解開的就是人類的意識之謎:為何人腦這樣的物理系統,竟然可以產生主觀知覺經驗?他說:「人類的心靈與意識,乃是科學的最後疆界,吾不改其志。」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