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一鏡到底】不讓孩子在家說國語 林生祥之三

林生祥(左)和女兒阿kiki(右)一起翻看舊照,但他怎麼看都不滿意,最後只願意給我們一張。
林生祥(左)和女兒阿kiki(右)一起翻看舊照,但他怎麼看都不滿意,最後只願意給我們一張。
林生祥的音樂路,始於就讀台南二中時自學吉他,一年後參加府城盃彈唱比賽,就「摸到第一名」,從此相信音樂是老天賞的飯,選大學時什麼都沒想,只想在民歌發源地的淡江大學就讀。大四時,他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看了史汀(Sting)的演唱會,從此立志成為音樂人,同年在淡水做了第一場售票的創作發表會,一張票賣70元,總共賣了700張。適逢美濃反水庫運動揭竿起義之時,近50,000元的票房收入,他全部捐給美濃愛鄉協進會。
其實在台北時,也不是沒有主流唱片公司來找,只是他拒絕了。「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擺在光復南路流行唱片工業的場景,再怎麼擺都怪。」他對主流唱片歌手的想像是化妝、西裝,「對我們農家子弟,不是很適合。我那時候就想,或許我應該走自己的路。」1997年,他自己開一條路,轉了彎,一路向南。
但1998年,他應邀在家鄉為酬神演出,還是受到重擊,因為一路唱,有人一路罵,撐著唱完,才知道對方罵的是:「你們這個樂團沒有嗩吶沒有鑼鼓,要怎麼幫三山國王廟王爺慶生?」一段話當頭棒喝,他回頭尋根,把客家八音融入音樂,成為他的正字標記。也曾寫過國語歌的他,自認並不出色,唯有母語能自然準確地表現情感。

得金馬獎 演唱會成慶功宴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