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政府鼓勵全民造林,規定一公頃的土地內需種植二千棵指定單一樹種,且存活率需在70%以上,但實際上的可種植土地並沒有那麼廣大,導致必須「砍大樹種小樹」,反而是錯誤作法。
「我們的觀念認為伐木是不好的,才會想要保護、去種樹,這是老人家交給我們的觀念。」不同於過去政府將森林視為可砍伐的資源,宋文生認為,人類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環,身為獵人,照顧好獵場更是重要的責任。魯凱族傳統信仰中也有創造一切萬物的造物主,「我們跟神之間有契約,神就像房東,我們只是租客,別人的房子你不能亂弄,要一直傳下來。森林不是你的,如果我們使用光了,那下一代呢?」

伐木商走了,宋文生就去種樹。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附近5個部落遷村,留下更多無人使用的地,「我覺得這是上帝的恩典,就開始去交涉,要求地主把曾經被伐木的地方借給我們造林。」他指著對面山坡,「附近總共6公頃,這塊地的地主已經過世了,旁邊那塊的地主住在桃園,去年有3個說願意,所以我們現在正在準備樹苗,預計明年4月要種。」
宋文生放棄山下警察的工作,放棄林務局公務人員的身分,回鄉種樹、結婚,婚後卻十多年沒有小孩。他認為,這也是神的安排,讓他不要有經濟重擔與後顧之憂,可以專心種樹,也漸漸接受,這是神賦予自己的任務。「我會種樹,就好好做我的部分,這是上帝給我的能力。走祂幫我們規劃的這一條路,自然到了某個時候,祂該給你的東西會給你。」
多元多樣的森林才有獵物,傳統獵場「達巴里蘭」又出現穿山甲、飛鼠等野生動物,瀑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美麗彩虹,是族人希望不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