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1.04 06:38 臺北時間

【一首歌一毛八(下)】串流用戶增加歌手收入反減少 音樂產業亟待重新整合

流行天后Taylor Swift公開槓上串流業者Spotify。(東方IC)
流行天后Taylor Swift公開槓上串流業者Spotify。(東方IC)
花旗集團在2018年針對音樂產業做了一份88頁市調報告,報告中指出在2017一整年中,音樂產業共賺進430億美金,但其中樂手或歌手分得的利潤,竟只有1成多。
繼Spotify之後,蘋果也從2015年加入串流音樂戰局,與Spotify呈雙強鼎立之勢。此外在美國市場還有Pandora,台灣則有KKBox等業者提供類似服務。但無論主打哪種音樂類型,或是功能上有哪些細微差異,所有串流音樂公司都依循大致相同的營運模式:先向訂戶收取固定月費,再根據歌曲被播放的次數,支付一定比例的酬勞給版權所有者──也就是藝人和其他製作團隊成員。
按理說,串流音樂把月費控制在多數人能負擔的範圍內,藉此吸引比過去更多的樂迷長期付費,即使每支單曲分得利潤下降,但因市場擴大,收聽次數增加,應該可以彌補單曲利益的損失,替藝人和音樂產業帶來穩定的收入。但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以近年爆紅的英國歌手紅髮艾德來說,2017年他的作品在Spotify上共被播放63億次,依照串流業者的分潤制度,紅髮艾德約可拿到4,400萬美金版權收入,超過台幣1.3億。1.3億不是小數目,但別忘了前提是他的歌被收聽了數十億次,才有這樣的數字。一般歌手或樂團的作品若能被播放個上萬次,就很欣慰了,而1萬次在Spotify的機制下,換算成樂手的現金收入只值70美金,相當於台幣2千多塊。
「以前大家還願意買專輯或MP3的時候,音樂人至少還可以獲得像樣的收入。如今做音樂的人根本就是把作品拱手讓人,換取幾毛幾分的蠅頭小利,」曾獲葛萊美獎的製作人Kabir Sehgal說。
做音樂或靠音樂維生的人越來越辛苦,許多圈內人都把矛頭指向Spotify,認為串流就是罪魁禍首,但弔詭的是,Spotify雖成長快速,但到今天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此刻要求串流業者調升月費或增加分潤比例,似乎難免殺雞取卵之嫌。另外,也有歌手呼籲樂迷除了訂閱串流服務,若真心想支持喜歡的樂團,還是應該購買實體唱片或付費下載整張專輯,但這樣的道德喊話實際上能收效多少,恐怕喊話的人也心知肚明。
比較務實的做法,或許還是得從音樂產業本身的變革做起。花旗集團的市調報告中就建議產業內部進行垂直、水平整合,或是做「有機性」的功能合併,例如Spotify本身就可以扮演發行者的角色,淘汰傳統中介者,讓利潤分配更合理,才能讓音樂人找回創作動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