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高雄在地仔美食4】小暫渡米糕四神湯 蟳丸肉燥透露台南基因

「小暫渡米糕四神湯」的檯面上有手工「蟳丸」「滷粉腸」,米糕還加上肉燥和魚鬆,菜式有一股鮮明的台南流派。
「小暫渡米糕四神湯」的檯面上有手工「蟳丸」「滷粉腸」,米糕還加上肉燥和魚鬆,菜式有一股鮮明的台南流派。
北部的「黑白切」,台南的「香腸熟肉」和高雄的「切仔料」,通常被視為現點現切櫥檯上琳瑯滿目的功夫點心、內臟或海鮮的小吃料理,多數人以為這三者都是相同的料理,只是各地念法不同,但在高雄,一樣都叫「切仔料」的小吃攤,卻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菜色。
顏怡今,高雄鹽埕區人,現為自由撰稿者,曾任多年美食及府會、醫藥、環保及文教路線記者,採訪年資長達30年。由於出生成長於小吃密布的老城區,基因裡懂吃挑嘴。長年深耕地方,擅長發掘地方職人故事及爬梳小吃文化;性格親切,常與受訪者成為好友,說菜和形容店家老闆的文字細膩帶有情感。
資深美食記者顏怡今先帶我們到鹽埕區造訪「阿標米粉湯」,讓我們嘗過高雄如同直球式烹煮的原味切仔料;接著再領我們來到「小暫渡米糕四神湯」,光看檯面上的手工「蟳丸」「三色蛋」和「滷粉腸」,就讓人感到一股鮮明的台南流派,我們追問第四代老闆何仁智,確認他的家族來自台南,還原了何家把台南香腸熟肉帶往南部、紮根高雄的飲食歷史。
切檯的「滷粉腸」和「蟳丸」都顯示這裡的切仔料是台南流派。
「蟳丸最費工,蟹肉、蝦、鴨蛋、荸薺、魚漿和帶油脂的豬肉拌一起後,要炊蒸數小時才能定型取出。」 何仁智再指著「滷粉腸」說「在高雄,粉腸也有不同路線,像是白色粉腸是指灌入旗魚肉;但我們家是用豬胛心肉拌入紅麴、五香粉做成的淡粉色,外觀和風味完全不同。」
肉香甘醇的「紅槽肉」及手工點心「蟳丸」拼盤,午後這樣呷點心好華麗。(以上皆50元/份)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