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6.28 15:40 臺北時間

【去都蘭學永續生活(二)】追求自給自足 果樹菜園師法自然

大地旅人的前學員檸檬特地從台北來到樸門台東教育基地,協助課程進行期間的廚房工作。需要生菜時,走幾步到菜園裡採摘即可。
大地旅人的前學員檸檬特地從台北來到樸門台東教育基地,協助課程進行期間的廚房工作。需要生菜時,走幾步到菜園裡採摘即可。
大地旅人在台東都蘭教育基地營造的食物森林,目前共有150種左右的植物,並參考自然界中森林的層次分類:
最高是芒果等樹冠層植物,林下則有香蕉、芭樂等果樹,然後是灌木、草本、地被植物、蕈類等等,不少其實是大自然的禮物, 不請自來。
大自然的復育能力,是另一個驚喜!
「 慢慢出現越來越多不同的植物,很多是我們帶來的,一半以上是自己來的,鳥也會帶來,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物種。 」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設計師Peter開心地指著地上冒出的一叢蘆薈說,「 像這個不可能是本來在這裡的,可能是我第一次看到它出現在我們的地上,就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住戶,我每次看到都非常高興,因為多樣性增加的話,整個系統會更穩定,然後表示有一個需求,它才會搬進來,然後做它最會做的事,所以每個東西都有它的角色和功能。 」
樸門教育基地的菜園不需要施肥,因為土壤裡都有堆肥,地力豐富。
大地旅人的食物森林師法自然萬物和諧共生互惠的原則,具有豐富的多樣性,而且刻意維持低度維護管理的生態系統,果樹幾乎只靠雨水,號稱是「懶人農法 」,不過Peter有點叫屈地說,「我一點也不覺得我懶啊 !」
食物森林旁有一片菜園,是另一個讓人驚喜連連的寶山。「 這個地方都是一年生的菜園,所以(地勢)比較低,陽光比較充足 。」
他說,我們平日吃的很多蔬菜、番茄、玉米、地瓜、萵苣等,都是所謂一年生作物。

精省勞動力

他領我們到菜園另一頭,「 最近種的比較豐富的,就這個,上次種的就是這個菜圃,看起來比較嫩一點... 茄子去年種的,這個番茄還沒開始長果實,這個秋葵,其實可以開始吃它,還有很多萵苣在下面這邊;萵苣不太需要那麼多陽光,所以它有一些其他東西擋住它的陽光,沒有關係。」
相較於多年生果樹,菜園需要較密集的管理,但因為土壤已經透過堆肥和有機質活化,完全不需施肥,即可提供作物充分的營養。
吃飯時間到了,滿桌的菜餚全部是有機栽種,不少是來自大地旅人的菜園。
我們造訪樸門台東教育基地時,大地旅人樸門永續設計兩週的基礎認證課程正在進行,菜園裡的生鮮蔬菜,自然成了餐桌上的佳餚,有機無毒,爽脆可口。
在菜園裡,我們遇到正在採摘皺葉萵苣的檸檬(化名),她是上一期認證課程的學員,特地跟老公和兒子告假,從台北南下台東,幫忙這兩週的廚房工作。檸檬一邊採摘葉片,一邊回答我們的問題,熟練得彷彿她以此為業。
她說皺葉萵苣這種生菜沙拉常見的材料,只需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內就可以收成。「就一直留著,一直摘,它會一直長;這裡都是混種,因為它混雜就會互相保護,不同的菜會吸引不同的蟲和排斥不同的蟲。 」
已經上過課的檸檬,對樸門的方法非常熟悉,「(這裡)不用施肥,因為這個種法底下(土壤)都有營養了,我們都有覆蓋,所以保肥力會更好,因為裡面都有堆肥。 」

雞鴨鵝幫忙做工

基地裡養了許多雞鴨鵝,這些家禽也能幫忙養地。
教育基地除了幾位以工換宿的小幫手之外,免費提供勞務的,還有十幾隻雞鴨鵝,基地裡有幾個移動式的雞籠,每一陣子就會移到不同的地點,協助養地。
「 這是移動式的雞籠,我們等下會把它移動到已經沒什麼生產的那一塊,我們下一個要種的就是這一塊,所以這個一直在輪流。它們(雞)可以吃完這邊的雜草,你可以看到他們很喜歡吃咸豐草,所以我們故意讓這邊周圍都是咸豐草,一般的農夫會把咸豐草看成一個問題,我們把它看成一個好處,一個資源。 」
Peter說,這個教育基地有果樹、有菜園、有動物系統,是一個小家庭足以自給自足的規模,可降低對外面資源的依賴,為自己負責,更為環境負責。
創建基地也是為了提供好的教學示範,學員除了坐在課堂上 聆聽永續設計的原理之外,其他無論是移動雞籠、翻動堆肥、找出田裡的等高線,都有機會親自動手學習。
來自美國的孟磊(Peter Morehead)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樸門認證資格的講師,他和台灣妻子江慧儀懂理論,也善於實務,學員們都很信服。
20歲第一次來台的Peter,住在台灣已超過25年,比他待在美國家鄉的時間更長。年輕時就愛上台灣的他, 正努力把樸門這套方法引介過來。他言談之間,盡是對土地的關懷與尊重。
「 這片土地是個星球,希望更多人了解他們和她的聯結,我們就是需要這個地方,也是這個地方的一部分,為什麼要傷害自己?破壞環境就是在破壞自己。 」
我們注意到,長年與土地為伍,孟磊的手掌粗壯有如老農。對現在台東教育基地,他還有更遠大的憧憬:「 我一直在想下一步是什麼,我的腦海裡有一個更豐富的,因為我們現在只有150多種的植物種類,我們每年都會調查,所以這是慢慢的累積,增加多樣性;我希望以後要有幾百種,如果我可以到1千種,那就最好了,應該就可以達到一個很完整的生態。 」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