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8.01 06:42 臺北時間

【親美還是傾中?(上)】 爸媽吵架小孩如何不選邊站?南韓推南向北向多元發展

2019年6月30日,南韓總統文在寅在青瓦台與來訪的美國總統川普舉行聯合記者會。(達志影像)
2019年6月30日,南韓總統文在寅在青瓦台與來訪的美國總統川普舉行聯合記者會。(達志影像)
該親美或是傾中,不光是台灣大選的議題,也是夾在美中爭霸的許多國家處境。
以南韓為例,和台灣處境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國是它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另一方面它需要美國提供區域安全的保障。在美中貿易戰對立氣氛高漲的時刻,韓國政府正研擬一套避免選邊、魚與熊掌兼得的戰略。
美中爭奪區域霸權,讓許多國家陷入安全和經貿之間的尷尬抉擇。每當美中兩國在特定議題出現對立衝突,不管是日本、南韓、泰國、菲律賓,甚至如澳洲、德國、巴西,都馬上面臨選邊站的尷尬抉擇。
這或許不是冷戰時期兵戎相見的「代理戰爭」 (proxy war ),不過美中之間的代理競賽(proxy competition)已經激烈展開。夾雜兩大強權之間的每個國家恐怕都無法避答「挺我還是挺他?」的困難問題。
據美國《大西洋期刊》Uri Friedman的報導,今年四月由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在韓國首爾舉行的記者培訓研討會議上,這類選邊站的問題成了會議的焦點。畢竟,南韓是實際感受到美中代理人競賽的第一線戰場:南韓仰賴美韓軍事同盟來讀抗北韓帶來的生存威脅。另一方面,南韓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了它和美國和日本貿易相加的總額。按照南韓國會議長文喜相在會上的說法,問南韓「要選擇中國還是美國」,就好像是「問一個孩子你要選爸爸還是媽媽」。
當爸爸和媽媽吵得勢如水火,小孩自然遭殃。最顯明的例子是2017年川普政府要求南韓的文在寅政府准許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THAAD)防空系統。不只是北京把它視為安全威脅,文在寅自己在競選期間也曾抨擊這項計畫。最後的結果是中國對南韓企業發動制裁、抵制南韓觀光。按照李明博時代的前南韓國安顧問千英宇的形容,南韓「對中國的浪漫想法就此消散」,因為他們已經明白中國「對它的小鄰居是多麼嚴厲,所謂和平崛起的承諾是多麼空洞」。
被迫在經貿和安全之間權衡,文在寅下令對「薩德」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目前還在持續進行中),也讓薩德的佈署成了暫時擱置的懸案。同時南韓自行和中國彌補關係,承諾不會有更多薩德的佈署或是加入美日的軍事同盟。
2019年6月5日,南韓抗議民眾聚集青瓦台外反對「薩德」系統的興建。(東方IC)
《大西洋期刊》的Uri Friedman認為,在薩德事件中川普政府的做法暴露的無情事實是:如果南韓為了美國而惹惱北京,殘局可能要自己收拾。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華為事件中,加拿大政府應美國的要求逮捕「華為公主」,代價卻是加拿大自己的公民被遭扣押,油菜遭到禁運。這讓其他同樣處在夾縫的國家看在眼裡,未來恐怕不願貿然選邊支持美國。
不過,Friedman也提到,上個月大張旗鼓的「川金會」裡,身為主人卻只能當配角的文在寅做了一個重大、但可能未被注意的宣示。他站在川普旁邊,宣示要在川普的反制中國的「印太戰略」和韓國本身的「新南方政策」之間尋求共同的立基點。文在寅所說的南進政策,基本內容是與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建立經貿關係,以降低南韓對中國的依賴。在此之前,南韓一直抗拒加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或是中國相對應的「一帶一路」倡議。
根據官方的說法,韓國的「新南方政策」、以及加強與俄羅斯和東北亞國家關係發展的「新北方政策」,主要目的是推動外交政策與外國貿易夥伴的「重新平衡」和「多元化」。統籌青瓦台新南方政策的的朴宰京在Friedman的訪問裡提到,中國的貿易如今佔了南韓出口總額40%和進口總額30%,美中未來的競爭在數位科技和太空等領域將更加激烈,南韓如今需要努力強化與其他新夥伴的關係。
參考資料:Atlantic,CN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