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娛樂4】做遊戲要創意 「在台灣落腳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文|周文凱    攝影|林煒凱    影音|吳宗哲
泥巴藝術視覺長的Julien Proux來自法國,來台三年,他認為台灣環境多元開放,適合遊戲開發。

待過成熟的歐美遊戲大廠,也在快速崛起的中國工作過;泥巴娛樂執行長Jean-Marc Morel最後仍決定留在台灣創業,還把另一位曾共事的法國同鄉Julien Proux也邀到台灣,共襄創業盛舉。他們認為在台灣做遊戲,還是有一些優勢存在。

「不管要去中國、日本,台灣的地理位置都很便利;時區也是。」Jean-Marc繼續說明:「我們大概跟美國差了16個小時左右,所以早上可以跟西岸的合作夥伴開會,下午跟歐洲;跟日本也只有一個小時的時差,跟中國在同一個時區裡面,非常方便。」

「再者是,台灣的遊戲文化已經非常久了。」他在台灣前後已經工作了10年,雖然台灣遊戲產業近年面臨轉型,但深刻的遊戲文化,培育出許多充滿想像力的人才,「這對發展我們的事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遊戲這種需要創意的產業,在台灣落腳,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也很開心做這個決定。」

在泥巴擔任藝術視覺長的Julien,除了在法國、美國、德國等任職遊戲大廠,亞洲也曾待過新加坡及上海;他在三年前受邀一起成立泥巴時,才首度來台。經歷過多國不同的工作環境,他也認同Jean-Marc的看法,「喜歡台灣的多元,台灣人看事情的角度也相對開放。」

做為台灣的創業伙伴,營運長林蓓心也坦言台灣在遊戲產業的資本市場的確較小。但中國因為市場的特殊性,如果要接軌國際,「經典的IP,尤其是日本或美國的產品,在創意的發揮上面,尤其是在家用主機市場的規模跟品質,都沒有那麼足夠的經驗。」

所以目前以PC跟家用主機平台開發為主的泥巴,企劃跟技術仍集中在台灣。他們在蘇州也有分公司,但當地以美術人員為主,由Julien負責統合;他強調目前遊戲專案的規模愈來愈大,目標市場也擴及全球,「泥巴的人必須要能夠跨地域合作。」林蓓心也認為,兩岸的團隊互相交流、共同合作,「能補足我們在開發能量上的養分。」

更新時間|2020.05.11 09:29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