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南人仍習慣叫「萬川號」餅鋪為「包仔店」,在趕著上班、上課的清晨,或是離晚餐仍有幾個鐘頭的傍晚時段,來買顆蒸得熱燙的「大肉包」或「水晶餃」墊墊肚子,是許多台南人的日常。
萬川號櫃台上的四座竹蒸籠總是冒著煙氣蒸著肉包點心,後面的廚房則擀揉著各式酥餅、古早餅。節奏緩慢的午後時光,隨時都有客人停好機車,還戴著安全帽就走進來買餅。
令人驚奇的是,這裡每天居然可以提供近百種糕餅,從鹹甜糕仔、蛋黃酥、古早餅到祭祀喜慶用的壽桃、紅龜等,幾乎各式各樣的傳統糕餅這裡都做得出來。
許多台南人仍習慣叫「萬川號」餅鋪為「包仔店」,在趕著上班、上課的清晨,或是離晚餐仍有幾個鐘頭的傍晚時段,來買顆蒸得熱燙的「大肉包」或「水晶餃」墊墊肚子,是許多台南人的日常。
萬川號櫃台上的四座竹蒸籠總是冒著煙氣蒸著肉包點心,後面的廚房則擀揉著各式酥餅、古早餅。節奏緩慢的午後時光,隨時都有客人停好機車,還戴著安全帽就走進來買餅。
令人驚奇的是,這裡每天居然可以提供近百種糕餅,從鹹甜糕仔、蛋黃酥、古早餅到祭祀喜慶用的壽桃、紅龜等,幾乎各式各樣的傳統糕餅這裡都做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