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客家人因為不斷遷徙,每到一處都要辛勤開墾、新建家園,勞動量大,不時要補充體力,因此料理口味以鹹、肥、香、濃為主。隨著生活進步、健康意識抬頭,往都市開的客家餐廳也漸漸調整口味。
「廚房客家美食」的老闆劉德興就說:「現代人沒做這麼多勞力,不需要這麼多鹽分,所以調味少油少鹽。」好比「梅干扣肉」,梅干菜一定要先泡再沖,把鹽味洗掉,豬五花肉傳統作法都是切成大方塊,因為客家俗語說:「不吃巧而吃飽」,但現在反其道而行,切成薄片、交錯堆疊,鋪上梅干菜再進蒸籠,出菜前倒扣入盤,色、香、味俱全,連顏值都有了。
早期客家人因為不斷遷徙,每到一處都要辛勤開墾、新建家園,勞動量大,不時要補充體力,因此料理口味以鹹、肥、香、濃為主。隨著生活進步、健康意識抬頭,往都市開的客家餐廳也漸漸調整口味。
「廚房客家美食」的老闆劉德興就說:「現代人沒做這麼多勞力,不需要這麼多鹽分,所以調味少油少鹽。」好比「梅干扣肉」,梅干菜一定要先泡再沖,把鹽味洗掉,豬五花肉傳統作法都是切成大方塊,因為客家俗語說:「不吃巧而吃飽」,但現在反其道而行,切成薄片、交錯堆疊,鋪上梅干菜再進蒸籠,出菜前倒扣入盤,色、香、味俱全,連顏值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