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2.17 13:28 臺北時間

返鄉拍片接連獲獎 「波蘭之光」難逃政治漩渦

《依達的抉擇》是帕威帕利科斯基重回故鄉波蘭拍攝的第1部電影。(東昊提供)
《依達的抉擇》是帕威帕利科斯基重回故鄉波蘭拍攝的第1部電影。(東昊提供)
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曾在2015年以《依達的抉擇》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創下波蘭電影首次贏得該獎的紀錄。今年他又以《沒有煙硝的愛情》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與最佳攝影3項獎,再度獲得波蘭鄉親的注意。不過這2部電影在波蘭的反應不盡相同,甚至淪為政客炒作的目標,讓帕利科斯基不以為然。
14歲和母親一起離開波蘭前往英國的帕利科斯基,在英國念書、工作、拍片約40年,直到2012年起才重返故鄉波蘭定居,並在當地接連拍攝《依達的抉擇》《沒有煙硝的愛情》2部電影。儘管2片都在國際影壇受矚目,但帕利科斯基卻表示,自己回到波蘭並非只為了拍電影,而是想找到那些一直在這裡的故事。
帕利科斯基表示,他猜想可能是到了某種人生情境,所以希望返回波蘭拍片、生活。「我的孩子們都離開家,我是單親爸爸,當他們一離家我就想『我在這裡要做什麼?來個新開始吧。』加上我真的很嚮往昔日記憶中波蘭的人情風景。」他坦言:「我14歲時離開波蘭,波蘭卻帶給我太多的東西。我從小在Mazowsze 民謠音樂中長大,當時並沒那麼喜歡,但某種程度它們就像ABBA的歌,環繞著我,現在我非常喜歡,它像一種接地氣的需要,重新接觸那些我曾幾乎失去的東西。」
帕威帕利科斯基以《依達的抉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東方IC)
《依達的抉擇》推出後,廣受好評,拿到波蘭電影第1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帕利科斯基本應該是「波蘭之光」,沒想到該片卻成為政客利用的工具。帕利科斯基表示,「《依達的抉擇》探討自我認同、信仰與罪惡,本是一部藝術片,但因為得獎引起注意和爭議,加上碰到選舉,就有人說這部電影醜化我們的形象。還有政客對沒看片的觀眾說這是一部描述波蘭人殺害猶太人的電影,是一項反對國家的陰謀。但這種說法有時還是有用,簽名聯署反對這部片的人比進戲院的觀眾還多。」
當年《依達的抉擇》因為政治環境改變,新首相與文化部長都不喜歡,連帶影響票房。但是大量出現Mazowsze 民謠音樂的《沒有煙硝的愛情》情況卻相反,政府喜歡,該片也從政治控制當中脫穎而出,成了大熱門,在波蘭賣座非常成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