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2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2.17-12.23
文化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2.17-12.23
鏡文化製作的Podcast聲音節目「鏡文化為你朗讀」,持續推出鏡文化文稿的作者朗讀。
盛壯而精銳盡出的隊伍──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決審報告
文化
盛壯而精銳盡出的隊伍──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決審報告
鏡文化「年度選書」以「文學」與「人文」類書籍為主,凡於2017年10月底至2018年11月所出版之相關書籍均為可選擇對象。運作方式為:每個月由4位選書人各自選出一本書進行評論,而以3個月為一季,又各列出至少3本書作為本季遺珠;如此運作12個月,每本入選的書均擁有2,500字以上的書評,縱然列名遺珠,也會有300到千字的短評。這些書便組成「年度好書」的初選陣容,選書人於這份初選書單上圈選出複審書籍之後,在決審會議中選出2018年的年度好書。本文為書評委員陳栢青所執筆的對這一年書籍出版與閱讀的觀察和評審會議側記。
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 名單揭曉
文化
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 名單揭曉
鏡文化「年度好書」評選已邁入第二屆,決審會議於12月3日舉行,入選書目為2017年10月底至2018年11月以前所出版書籍。
【傅月庵書評】涼涼,涼涼的──我讀李維菁
文化
【傅月庵書評】涼涼,涼涼的──我讀李維菁
那年她40歲剛過一點點,出過至少四本書,但都說不算,因為不是文學!她後來常搞笑說自己是「四零後新人」,言下不無自得,卻也有種蒼涼。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1.19-11.25
文化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1.19-11.25
鏡文化製作的Podcast聲音節目「鏡文化為你朗讀」,持續推出鏡文化文稿的作者朗讀。
【傅月庵書評】誰能知道魚的幸福?──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
文化
【傅月庵書評】誰能知道魚的幸福?──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
「到底誰更文明一些呢?」閱讀此書,心中恐不時要浮現這一問題。且不免要站在「雞蛋」這一邊,怒斥「高牆」的堅硬與蠻橫,硬將「自以為是」者加諸於小島寡民身上。然而仔細深究下去,這所謂「為你好」的現代化,卻是來自西方更高大的那一面牆背後更強者……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0.22-10.28
文化
【鏡文化為你朗讀】本週Podcast►10.22-10.28
鏡文化製作的Podcast聲音節目「鏡文化為你朗讀」,持續推出鏡文化文稿的作者朗讀。
【傅月庵書評】推開門便進得去!──《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
文化
【傅月庵書評】推開門便進得去!──《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
卜正民夾敘夾議,說明每個人的企圖與作為,揭露背後千絲萬縷的政治關係,法律的限制,制度的規範,然後帶出他撰寫此書的目的與方法,讀者至此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僅是一個楔子,好戲還在後頭。
【好書遺珠】2018年第三季推薦書單
文化
【好書遺珠】2018年第三季推薦書單
鏡週刊深獲好評的每週書評,持續以每週一書的深度書評,為讀者深讀、精讀當月的優質新書,然而書海浩瀚,一本本鋒芒嶄新、匠心獨運的新書,或巨構雄渾、或趣味簇新,總仍有來不及相遇或錯過的遺珠之憾。鏡週刊書評委員特以3個月為一季,每季推出前3個月的「好書遺珠」,以短評形式提綱挈領,提供讀者值得一讀、不讀後悔的推薦書單。
【傅月庵書評】人生實難,大道多歧──金宇澄《回望》
文化
【傅月庵書評】人生實難,大道多歧──金宇澄《回望》
一名上海資本家的女兒與一名江南沒落世家子弟在烽火連天的大時代裡相逢、相知、相戀,從而結婚生子,組成家庭,卻因「大道多歧」,讓兩人的人生,不時有難──生活的困難,無妄的災難──理想與幻滅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身為人子又該如何「回望」父母所走過的這一切?
【傅月庵書評】174517──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
文化
【傅月庵書評】174517──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
所有物件被沒收,全身鬚毛頭髮被剃光,沖水消毒,然後,一個接一個在左臂刺青,他刺的是174517,從此失去名字,被剝奪一切人的尊嚴,成了一組號碼,整天勞動,在飢餓與羞辱中掙扎求生。
【傅月庵書評】二流實踐者比一流理論家了不起──《圈外編輯》
文化
【傅月庵書評】二流實踐者比一流理論家了不起──《圈外編輯》
都築的怪,不是故意搞怪的怪,而是連根拔起、全盤顛覆的怪。他大學沒畢業便因緣進入雜誌社當跑腿小弟,由於表現不差,畢業後,社方願意升他為正職,他卻一口拒絕,只願自由接案,到現場第一線,採訪那些讓他強烈好奇,自成一格的人或事。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