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

  1. 美食旅遊

    【攝影筆記】屏東竹田,你(妳)去過嗎?

    屏東竹田?當了美食旅遊攝影師10多年,竟然是第一次造訪,心中的想像或許就是一個偏僻的鄉鎮。但其實不然,這次,遇到許多不同行業的當地職人,有人種毛豆,有的開民宿,有人做醬油,有的開景觀餐廳兼種蘭花,還有品茶及手作客家染布、小吃店。大家的理念一樣,就是為了家鄉(屏東竹田)能讓更多人看見,期待家鄉有新的氣象,讓傳統的鄉鎮顯得很不一樣。

  2. 美食旅遊

    【慢城竹田8】好山好水好日照 孕育出好客熱情的「豆油伯」

    很多人對竹田的第一印象是來自產品銷售到全台各地甚至是海外的「豆油伯」。早在2014年,豆油伯就在廠區門口,邀請年輕藝術家打造貨櫃屋展售中心,從每個角度看,都有可愛的熊公仔出沒,邀請大家路過時停一下,看看豆油伯最近又出了什麼新產品,或買一杯豆漿冰淇淋,淋上得過Great Taste等國際美食評鑑大獎的醬油或其他獨門醬料,在舌尖上留下對竹田的第二印象。

  3. 美食旅遊

    藝術家出手助力中秋禮盒 酒瓶、醬油瓶喝完用完也捨不得丟

    喝完威士忌、倒完醬油時,你會想要留下空瓶嗎?最近威士忌獨立裝瓶品牌「THE WHISKYFIND威士忌坊」和屏東精品醬油「豆油伯」就分別推出與藝術家合作的聯名產品。威士忌坊與柘榴君合作的「飛天貓月相-中秋限量版禮盒」集結貓與中秋元素超可愛;豆油伯與阿咧(A-Lei)合作推出以手工貼花燒製瓶器生產的限定款醬油,讓人愛不釋手,即使瓶子空了也捨不得丟。

  4. 美食旅遊

    雲林好難玩?!農藝復興運動「伏流祭」讓它變有趣

    提到雲林,可能想不到有什麼好玩的,不過,由一群住在雲林的返鄉與留鄉青年組成的「雲林100種生活」團隊,籌畫的「伏流祭」活動,將翻轉你對雲林的既定印象。

  5. 時事

    義興嘉釀傳承製醬職人精神 「以家興起」發掘家裡的醍醐味

    嘉義醬油品牌第二代製醬師鄭國涵,數十年來從俗稱「豆油間」的家庭式醬油廠發端,至今已是逾200只陶甕、甚至開放民眾參觀體驗的醬油文化園區。這樣的自有品牌,也獲文化總會《匠人魂》收錄其「味自慢」的職人精神,影片於今(10日)於文總FB、YouTube等平台正式上架。

  6. 時事

    醬油罐充滿「毛茸茸」黴菌、水壺長青苔 網狂刷1星居酒屋道歉了

    噁爆!一名女網友到台中一家居酒屋用餐,沒想到打開醬油壺蓋,卻驚見「毛茸茸」黴菌滿布,卻讓她崩潰直呼「根本就是黴菌培養皿」!

  7. 美食旅遊

    【春享蔬食4】隱藏在雲林的全醬油蔬食料理 60年老醬油廠第3代串聯在地物產讓人驚豔

    身為60年雲林西螺鎮老醬油廠「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第3代的謝宜澂,坦言過去打從心底排斥製醬,因而兩度離鄉,到台北、澳洲工作,直到多年前弟弟也願意返鄉並肩作戰,才接下家業,不料2017年面臨銷售瓶頸,便成立「飛雀餐桌行動」,結合料理興趣與家人吃素習慣,提供全醬油蔬食料理預約,吸引外地人來到醬油的故鄉,他自己也被這塊土地黏住了。

  8. 美食旅遊

    【再見屏東老眷村7】老牌醬油廠出頭天 日式宅院嘗鮮「兜遊冰」

    豆油伯在勝利星村的老屋裡打造「豆油伯品牌文化體驗館」,展銷產品同時也推廣屏東人文飲食文化。事實上,醬油文化與屏東在地息息相關,竹田鄉曾是全台密度最高的醬油工廠聚落,也是豆油伯創始人李安田的啟蒙之地,「黑矸仔裝豆油」黑瓶裡藏著的都是真功夫。

  9. 時事

    全聯哪種醬油最適合沾水餃? 網推一品牌「原味辣味都好吃」

    美味、價格親民的水餃,一直是受到國人歡迎的平民美食,許多民眾家中的冰箱也都會常備水餃,肚子餓的時候,經過簡單且迅速的烹煮,就可以輕鬆享受一餐。而吃水餃最常用的佐料就是醬油,近日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中提問,請網友推薦適合搭配水餃的醬油,引來許多網友熱心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