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
- 文化
【週末推書】週刊社長的特有種食譜 食譜,散文,回憶錄?或以上皆是——《裴社長廚房手記2》
《裴社長廚房手記2》是《鏡週刊》裴偉社長的第二本食譜。作為忠實讀者,從專欄到成書一路讀來,深感這本廚房手記,是食譜中的「特有種」。
- 美食旅遊
【裴社長廚房手記184】醋溜木耳燴石斑 軟嫩酸辛滋味與狗仔跟拍的真相
雖然《壹週刊》、《鏡週刊》做了很多重大新聞,外界卻常輕率地以狗仔媒體貶低它。貶低媒體很容易,做好新聞卻不容易。我幾十年來深刻了解,攝影跟拍是獲取重大新聞的手段,若沒有所謂「狗仔」長時間的跟拍,我們不會有尹清楓命案關鍵人汪傳浦的全球獨家照片;不會有亞洲第一個揭露中國河南愛滋村的報導;不會有中國假菸工廠的實況畫面;不會有台灣高等法院法官李文成撥打公用電話的畫面,坐實他捲入司法黃牛案而辭去庭長職務;不會有不肖檢察官勾結蕭家班的會面照片,這個跟拍還震驚廉政署,要求週刊技術指導如何跟拍。當然也就不會有319槍擊案前,陳水扁私下與地方角頭會面的經典畫面。
- 美食旅遊
【裴社長廚房手記176】雲耳泡椒雞 黎智英成立壹電視嘗到的酸辣滋味
黎智英喜歡帶我吃「三分俗氣」,除了「烏參豬腳」、「獅子頭」外,「雲耳泡椒雞」也是他必點的菜。他是真心喜歡「三分俗氣」,有一陣子特別情商「三分俗氣」老闆曹一到陽明山家裡燒菜,我也吃過多次。
- 時事
傳《蘋果新聞網》賣給潘杰賢、黃浩 周玉蔻質疑:只是港府操控傀儡
台灣《蘋果新聞網》於8日正式發出聲明,指台灣蘋果已完成交接,而新東家傳出是直播平台17Live創辦人潘杰賢,外傳他背後是香港商人黃浩,而這不是黃浩第一次出現在香港蘋果日報交易報導裡,4年前他也曾收購同屬香港蘋果日報集團的《壹週刊》,最後港蘋遲遲收不到款項,而終止交易,其實從壹傳媒宣布港台《壹週刊》將賣給黃浩後,外界懷疑他是否為「中資白手套」的質疑就從未間斷過。
- 美食旅遊
【裴社長廚房手記168】蛋包飯 阿扁弊案與週刊的黃金歲月
前總統陳水扁在第一任總統期間,非常喜歡親近媒體,他定期與媒體總編輯下鄕,我當時是《壹週刊》總編輯,也是阿扁邀請的對象。有一次在屏東某漁業養殖所,阿扁特別請我和他一起吃早餐,同桌的官員只有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阿扁聊著聊著忽然說:「我應該不會成為你的封面,邱義仁比較有條件吧。」我聞言認真回答:「緋聞機會可能不大,但若是弊案,隨時可以成為封面人物。」話說完沒有幾年,阿扁因為國務機要費成為《壹週刊》封面人物,更因為洗錢案,做了《壹週刊》連續20期封面,史無前例。
- 財經理財
【財經最前線】數度被選為最糟糕的職業 媒體人自尋活路
工時過長、薪資不漲,記者一職曾數次被評為最糟糕職業,十幾年來歷經主流媒體停刊、大批裁員,又被推向更窘迫的境地。能見度高的主播能華麗轉身當公關、當發言人,但衝第一線或連名字都沒露出過的基層媒體從業人員,不做新聞,還能做什麼?雖然網友常譏笑「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專業媒體人的養成其實並不容易。我們採訪到3位曾經的同業,拚搏多年,卻因大環境劇變不得不轉職。卸下媒體光環、從頭開始很辛苦,但待過變動極大的媒體,也沒什麼不能適應的了。
- 美食旅遊
【裴社長廚房手記165】李登輝國安密帳與關東煮 動搖國本的味道
2002年3月,我時任《壹週刊》總編輯,收到一份記憶卡。放進電腦一看,是國安局的極密檔案,我把資料印出來,交給主跑國家安全情治系統的資深記者謝忠良,他開始不眠不休地採訪調查。這就是「李登輝國安密帳」這篇動搖國本雜誌封面故事的源起。
- 美食旅遊
【裴社長廚房手記162】膏蟹馬蹄蒸肉餅 曾經夢幻豪華的壹週刊滋味
那天和詹宏志在晶華酒店「晶華軒」餐敘,這道「膏蟹馬蹄蒸肉餅」一上桌,我倆不約而同想到黎智英。我和詹宏志常在黎智英家吃飯,最愛他的蒸肉餅,不過,那是順德菜,肉餅裡加的是欖菜,是鹹魚,是黎智英的童年滋味。詹宏志提起他在台中中央書局演講,放了黎智英的上銬照片向他致敬,結果當晚許多臉書上的大陸友人紛紛退出,現在兩岸情勢如此嚴峻,他也能體會。
- 人物
【一粒蘋果不死2】昔飛車追新聞運底片回報社 他如今開計程車維生
1990年代,大雄見證了《蘋果》的誕生和爆發。最初,他在《南華早報》開採訪車,整天載攝影記者四處跑,慢慢就跟著大家去暗房,學沖洗照片,「他們去拍攝的時候我就一個人拿傻瓜機出來拍一下。」1992年,前輩介紹他去《天天日報》,從跑突發新聞起家。1995年《蘋果》創刊,他很快就被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