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賓德表示,父親在他出生前意外過世,他在貧窮的家庭長大,小小公寓裡有一台直立式鋼琴,是舅舅教表哥彈琴用的。鋼琴上有一張貝多芬畫像,每當布赫賓德聽到一些旋律並試著在鋼琴上練習彈奏時,「貝多芬都在看著我。」
當時維也納音樂學院在招募年輕有才的音樂人,布赫賓德被錄取時年僅5歲,是該校史上最年輕的學生。這次台灣主辦單位製作的節目冊中有一張照片,上面的簽名其實是布赫賓德的媽媽代為的,因為他才5歲,不可能自己簽。
談到學琴時最難忘的回憶,他表示,他不是用圖像記憶,因為過程中要學很多不同版本,如果都用圖像記憶,記了某個譜的版本,就沒有其他空間去詮釋其他版本。
布赫賓德解釋:「所以我都用聽覺來記憶,聽到某個曲子就能彈出來。學習一首曲子不是短時間做得到,要長時間練習,付出的時間愈多,曲子才會深植在你身體,慢慢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我認為長期的記憶是很重要的。」
布赫賓德被譽為貝多芬權威,他認為要領略貝多芬的精神,應該去讀後者30歲寫的海利根施塔德遺書,以及沒有署名收件人的情書,「其中有強烈的情感,你可以從中得知他的性格,貝多芬是最浪漫的作曲家。」
喜歡收藏貝多芬相關物品的布赫賓德,目前擁有39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版本,他說明:「我覺得比較這些版本很有趣,有很多種版本,有的人會在上面加上括號,加上自己的想法去詮釋,我最喜歡的是沒有加諸任何其他指法的版本。」
他還提到,貝多芬第一首鋼琴奏鳴曲的最初版本其實有很多錯誤,出版商自認為貝多芬少寫4個小節,便擅自加上去,貝多芬看到後非常生氣,要求重新出版,且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願再與這個出版商合作,後來後者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貝多芬才重新交給這個對方出版。
身為收藏迷,布赫賓德透露,經過多年的尋找,終於蒐集到貝多芬的頭髮,「大約25-30根,我小心存放在小盒子裡,沒有打開,因為我怕一打開就會不見。」
此次他來台舉行7場、共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提及曲目安排順序時表示,他會思考如何讓大眾覺得有趣,每場安排的時間要平均,且單場的曲目風格要相近,僅最後一場貝多芬晚期創作的3首奏鳴曲彼此沒太大關聯,「這是獨立的一場,為了保持這3首的藝術性,沒有中場休息。」
看到台灣有年輕人願意聽音樂會,布赫賓德很欣慰:「在維也納時,我從音樂廳樓上往下看,(聽眾)都是光頭或滿頭白髮的老人。這次我在台北演出後,有個媽媽帶著小孩,跟我說這是小孩的第一場音樂會,我很樂見,這非常不容易。」布赫賓德明後兩天(5日、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仍有兩場演出。
相關資訊
CONCERT VI:漢馬克拉維 5/5(週五)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 貝多芬:F大調第6號鋼琴奏鳴曲,Op.10/2
- 貝多芬:升F大調第24號鋼琴奏鳴曲《給泰瑞絲》Op.78
- 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Op.31/1
- 貝多芬:第29號鋼琴奏鳴曲, Op.106 《漢馬克拉維》
CONCERT VII:晚期傑作 5/6(週六)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 貝多芬:E大調第30號鋼琴奏鳴曲,Op.109
- 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Op. 110
- 貝多芬:C小調第32號鋼琴奏鳴曲,Op.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