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化
【好聽人物】楊琢琪:我期待的是不用藥、不打針,但從根本去翻轉他人的人生
「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談起疼痛醫師楊琢琪,同業的醫生友人如此評論。確實,楊琢琪是一位奇怪的醫生。
- 文化
鏡好聽攜手工藝推手陳明輝 《我們的工藝時代》Podcast開播
我們可能都熟悉日本的陶藝、漆器,領略過歐洲的玻璃、水晶,但屬於我們的台灣工藝呢?我們知道多少?鏡好聽攜手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共同製作《我們的工藝時代──讓美回到日常》Podcast,今(15)日於Apple Podcast、Spotify「每日鏡好聽」Podcast頻道正式開播。陳明輝致力於工藝教育,將生活工藝產品融入現代消費社會,於節目中他將和來自各領域的工藝工作者對談,有百年漆藝品牌光山行的接班人、透過工藝凝聚部落文化的卡塔文化工作室、結合當代設計與木作的設計品牌木趣設計,以及在不同教育現場的工藝推廣者,一起談談台灣工藝的過去與未來。
- 文化
【好聽人物】凌宗魁:讓美感的鑑賞力進入我們的基因
現職博物館員的凌宗魁,長年投入文史研究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運動,業內人稱「文資界傑尼斯」,除了明示清秀外型媲美日系偶像外,大概也象徵著他在許多關注文資領域人們心中的地位。
- 文化
《八尺門的辯護人》有聲書上線 唐福睿驚嘆:聲音詮釋太有戲!
勇奪金鼎獎、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3項大獎,《八尺門的辯護人》為作者唐福睿第一本小說,除了自編自導的同名電視劇即將在今年夏天播出外,由鏡好聽團隊製作、聲音主播張心哲詮釋的有聲書也搶先問世,唐福睿也受鏡好聽邀請,談及創作與作品有聲化、影視化的心路歷程。
- 文化
【時代現場】孤毒青春
毒咖啡包、K他命、笑氣,這是青少年流行的3大毒品,取締量近年屢創新高,在一些資深毒蟲眼裡,這種藥效來得不明不白、感受複雜的新毒品,到底有何魅力?我們從吳柏凱的故事裡,整理出青少年用藥的外在與內在理由。這位曾獲總統教育獎的年輕人,生活充滿各種動盪。外在是挫敗的父母影響了家庭功能,以及地方的毒品生態。內在則是被父母、校園遺棄的少年們只能自己一個人長大,新興毒品結合玩樂群聚,成為他們生活少數感到溫暖快樂的時刻。
- 文化
【好聽人物】任明信:詩是我的生命觀,散文是我的人生
如果說任明信的前兩本詩集,是黑暗深淵的結晶,那麼最近的兩部作品《別人》與《雪》,就是衝破黑暗後所獲得的那份清明。出版生涯邁入第十年,隨著他背對深淵越走越遠,再回頭重讀《別人》與《雪》,又湧起什麼樣的感受?
- 文化
【時代現場】活著的滋味
人一生能記住幾種味道?為什麼當生命接近尾聲,會獨鍾某個味道?林益卿醫師和黃曉君護理師,幫病人王南阿伯,熬煮了1鍋他記憶中的牛肉湯,雖然味道已無法再現,卻讓王南回味了過往跟朋友的歡聚,以及自己充滿意義的一生;醫病關係也轉為深刻的朋友之情。那是生命的滋味,人活著的確據,在面對身體衰敗和逐漸靠近的死亡中,更顯重要。
- 文化
從小說到影視的奇幻旅程 《八尺門的辯護人》導演唐福睿談創作心路
《八尺門的辯護人》原著作者兼導演唐福睿今(3)日出席台北國際書展講座,以「從小說到影視:八尺門的辯護人之奇幻旅程」為題,和讀者分享創作歷程,文化部長史哲、文化部人文出版司長陳瑩芳、立法委員蘇巧慧等人均到場支持聆聽。《八尺門的辯護人》從移工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故事出發,延伸出族群、語言、權力鬥爭的爭議,對此唐福睿表示,在經過多年的法律和族裔演變推進,現今少數族群處境是否有改變,是他想藉由故事讓大眾深入探討的議題。
- 文化
【時代現場】餓死、窮死、孤獨死 葉家三兄弟過於寧靜的死亡
里長和議員賴清美到訪葉家那天,一行人才到門口,就發現老二阿武臥倒房間地上,身旁幾個不明藥罐。老三則是氣若游絲,躺在另一個房間。阿武和老三被救護車載走後,賴清美和里長才想到:「大哥人呢?」剛放下的心又提到喉頭,2人前前後後找了一陣都沒發現人影。最後在院落裡一個流動廁所般大的棚屋內發現了大哥。賴清美在社群媒體談到瘦成皮包骨的三兄弟,是餓死?窮死?孤獨死?對三兄弟處境的討論和捐款,一同湧入她的社群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