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6.11.11 19:54 臺北時間

【鏡觀】美國與兩岸關係

【鏡觀】美國與兩岸關係
經過一場空前「醜陋」的選戰,美國新一任總統週三底定。從台灣的角度來看,美國新政府將對中國與台灣採取什麼態度,自然最受關注。
今年7月間,共和黨和民主黨分別舉行黨代表大會,相繼通過新黨綱。2個政黨有關中國政策的主張其實大同小異,都是批判中國侵害人權、鎮壓異議人士,並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範;至於台海關係,則是重申信守「一個中國」政策,依據《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衛,並支持台灣參與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及多邊國際組織。
在候選人方面,川普只就中國盜取美國智慧產權及操控人民幣匯率加以批評,並未觸及南海爭端及人權議題,反而他的「美國優先」論,讓人懷疑若由他當選,美國將大幅改變亞洲戰略,撤回日、韓駐軍,不再履行對台防衛承諾。相對地,若由希拉蕊主政,因為她曾經擔任歐巴馬政府的國務卿,2011年公開喊話美國將「重返亞洲」,一般相信美國現行亞太政策不會改變。
事實上,不論由誰當選,美國對亞洲、中國、海峽兩岸的策略,短期間都不會呈現劇烈變化。因為他們的國際戰略布局,向來都有一定軌跡可尋,而這個戰略布局依循的基本原則,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態度,始終也是基於這項原則。二次戰後民主與共產集團壁壘分明,美國築成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對中國進行嚴密封鎖;中國與蘇聯鬧翻,美國展開聯中制俄政策,美中關係轉趨友好,也提供市場協助中國快速發展經濟。
其後隨著蘇聯解體、中國崛起,美國內部從2000年開始出現「亞洲再平衡」的聲浪,但基於反恐需要繼續拉攏中國,直到美軍由中東、阿富汗撤出,這項政策正式浮出檯面。近幾年中國積極在南海、東海擴充勢力,中美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張。
台灣居於第一島鏈樞紐的特殊地理位置,冷戰時期美國視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還提供金援與市場培養台灣的經濟實力;當聯中制俄政策開始實施後,台灣被迫成為國際孤兒,但美國仍藉著制定《台灣關係法》保障台灣的生存。1996年發生中國對台試射飛彈危機,柯林頓政府只花15分鐘討論,立即派出二艘航空母艦前來台灣海域巡邏,遏止中國對台軍事威脅。
美國對台政策,完全基於維護其「國家利益」的考量,既不會容許中國併吞台灣,但也不會放任台灣跨越紅線,企圖發動獨立引爆台海情勢動盪。當年陳水扁高喊「一邊一國」,立刻遭到美國強勢施壓,原因在此。
美國新任總統,未來必然依照相同邏輯,推動美中台關係,蔡英文政府當前實施「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正符合美國口味。對於國人而言,被美國充當「馬前卒」,作為維護其國家利益的工具,固然是一種「台灣人的悲哀」,但因特殊地理位置,即使面對中國一直張牙舞爪,卻能有美國的背後撐腰,又何嘗不是「台灣人的幸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