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5.18 18:52 臺北時間

戰後最賣座紀錄片 森達也照妖嗜血媒體(上)

日本導演森達也前往311地震災區拍攝紀錄片。© Yasuoka/Tofoo
日本導演森達也前往311地震災區拍攝紀錄片。© Yasuoka/Tofoo
媒體動輒標舉「踢爆」的年代,日本重量級紀錄片導演森達也同樣偏愛爭議題材:他拍人人喊打的奧姆真理教信徒、欺世盜名的作曲家,有別速食淺碟的傳播文化,森達也以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呈現事件更完整的樣貌。
如果說森達也的鏡頭是「照妖鏡」,現出原形的往往是操弄輿論的嗜血媒體。他的影片打破黑白對立的單一觀點,折射出灰色的色階,提供觀眾反覆省思、解讀的空間。
日本作曲家佐村河內守(右)遭人踢爆有「影子寫手」捉刀後,舉行記者會公開道歉,引來大批媒體。(東方IC)
高中起逐漸失聰的日本作曲家佐村河內守,創作不斷,曾被《時代雜誌》譽為「數位時代的貝多芬」。311地震後,他以音樂與行動撫慰人心,成為NHK紀錄片《靈魂的旋律─失去聲音的作曲家》主角。2014年2月,佐村河內傳奇瞬間落漆,大學音樂系講師新垣隆公開自己是佐村河內18年來的「影子作曲家」,甚至爆料佐村河內聽力根本沒問題。
媒體大肆報導,佐村河內形象崩盤,與妻子隱居都市一隅。當主流媒體不再信任他時,獨立紀錄片導演森達也進入他家,從2014年9月起,花了一年半拍攝他們夫婦的日常與各方媒體的探訪互動。究竟他會作曲嗎?是否失聰?醜聞後的生活如何?森達也紀錄片《貝多芬的謊言》(Fake)一步步貼近佐村河內,紀錄片也引起各界討論。
森達也追蹤作曲家佐村河內守醜聞後的生活,拍出《貝多芬的謊言》(Fake)。(桃園電影節提供)
《貝多芬的謊言》在紀錄片市場慘澹的日本,吸引罕見觀影人潮。
今年桃園電影節紀錄片「台灣獎」競賽,請森達也擔任評審、舉行講座,同時放映他的紀錄片代表作《A》《A2》及新作《貝多芬的謊言》。
森達也是日本重量級紀錄片導演,同時也兼具作家身分,著作超過30本。
森達也接受本刊專訪表示,拍《貝多芬的謊言》純屬偶然,從不看電視的他,對「日本貝多芬」這些事一概沒興趣,直到「影子作曲家」新垣隆開記者會、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才知道有這號人物。
事件爆發半年多後,森達也應一位想找佐村河內守出書的編輯邀請,一起到對方家,雙方聊了兩個多小時。忙進忙出的太太、神祕眼神的灰貓、家中窗外看出去的電車景色,在在有特殊的存在感,讓森達也覺得與其出書,不如拍紀錄片。
只是森達也沒料到,去年《貝多芬的謊言》竟在紀錄片市場慘澹的日本,吸引六萬觀影人次,票房達1.08億日圓(約新台幣2921萬元),森達也透露,據說該片是二戰後日本最賣座的紀錄片。
花費約1千萬日圓(約新台幣272萬元)的《貝多芬的謊言》,資金來自日本獨立製片公司Documentary Japan,並在日本主要城市共50家戲院推出。
在日本電影市場,每年平均有50部本地紀錄片在小型戲院上映,但票房和製作費頂多打平,《貝多芬的謊言》能有如此成績,森達也認為和新聞話題有關。不過,影片中充滿顛覆新聞報導的張力,除了尖銳提問,也側錄媒體的炒作與虛偽,更留下不確定的答案,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不斷質疑,思考片中人物的言行是真、是假。
森達也認為,佐村河內的成敗與媒體息息相關,所以拍片前就有批判媒體的想法,只是沒想到媒體接二連三到佐村河內家,讓他直擊媒體的兩面操作。 片中拍到富士電視台製作單位承諾播出佐村河內的訪問,事後節目卻隻字未提,甚至繼續嘲諷追打。森達也表示,紀錄片在日本上映時,富士電視台通報台內不要報導這則消息,但有電視台的人去看片,還對他說:「你拍了一部很好的作品。」

揭穿一言堂-森達也

  • 生日:1956年5月10日
  • 出生地:日本廣島 
  • 學歷:立教大學畢業
  • 現職:紀錄片導演、作家、明治大學特聘教授。
  • 電視紀錄片代表作:1992年《侏儒職業摔角傳說》、1999年《禁歌》。
  • 紀錄長片代表作:
    1. 1997年《A》,柏林影展、山形影展觀摩映演。
    2. 2001年《A2》,山形影展評審團特別獎與市民獎。
    3. 2016年《貝多芬的謊言》,釜山影展、鹿特丹影展觀摩映演。

  • 書籍:探討社會、媒體等議題書籍著作超過30本。
    1. 《這就是我吃的肉嗎?》於2009年在台灣出版中文版、
    2. 《A3》獲2011年第33屆講談社非虛構類書籍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