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6.02 19:12 臺北時間

我像電影裡的林志玲——蔡康永談《吃吃的愛》

蔡康永用「忍者」形容主持人的重要特質,就是不要講自己的事。擔任導演的他,也抱持著此一原則。
蔡康永用「忍者」形容主持人的重要特質,就是不要講自己的事。擔任導演的他,也抱持著此一原則。
身分多元的蔡康永,曾經在專訪中特別提醒記者,不要強調他的同志身分,至少別放得太前面。主持人、讀書人、作家、編劇,如今又多了一個導演身分,請他說說如果能自己選,貼在身上最顯眼的3個標籤會是什麼,他說第一名是,「中文的使用者」。
毫不意外,一向被認為文藝氣息濃厚的他,閱讀量大,內容也雜,從《康熙來了》跑馬燈推薦的書包含文學、經濟、勵志和奇形怪狀的社會分析,即可見一斑。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希望被彰顯的第2個身分——「問問題的人」。
他在電影《吃吃的愛》裡問了很多問題,用一個在演藝圈奮力向上的女生去代替他發問,什麼樣的愛情最珍貴?親情是否真的無法離棄?什麼是理想?什麼是羈絆?甚至所有問題的最終極答案「死亡」,也無法令他滿意,非要翻轉角度、打破動線,讓「死亡」也變成問題——我們可以怎麼談死亡?可以一邊笑一邊思考嗎?如何可以把「死亡」拍成有趣的喜劇?
這問題在已經可以檢視成果的電影上映首週過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目前全台4千萬票房,為他提供了證明。
首執導演筒的蔡康永交出處女作《吃吃的愛》,目前票房亮眼,PTT上電影版鄉民正面評價也多過負評。
他說自己「對所有事情都感到好奇」,問問題,也是「做很多事情的根源」。拍電影顯然也是。放棄聚光燈照得如恆星發亮的舞台,去追求「電影人」的夢想,蔡康永當導演的衝勁,或許也像電影中小S飾演的上官娣娣,儘管被羞辱、被小看、被惡整,也非要闖出一條康莊大道不可。當然他是沒有被羞辱或惡整,只是「以前客人上《康熙來了》宣傳,是求我們幫忙,現在當導演,都是我去求別人。」就像他的啟蒙電影《教父》第一集的開場,飾演教父的馬龍.白蘭度坐著和求見的人談話,一個一個給人情,之後又一個一個討回來。
但他又說,現在拍電影,已經和以前「學電影」「想拍電影」的心情不同,市場環境也不一樣了,當導演,已經不是「理想」,不是像上官娣娣那樣「不顧一切在追夢」,單純只是想找件困難的事來做。「如果是理想,怎麼可能等到現在?等到有人投資方主動提?一定是沒有資源時也要想辦法完成啊。」
水到渠成,才去做,似乎又和他說的第3個身分「懶惰鬼」又搭上了。但他沒有多解釋這個答案,只是緊接著說「老師」「兒子」這些身分,他都沒有扮演得很「緊張」。
其實3個標籤都很「專業」「安全」且「漂亮」,出過2本《說話之道》,他太懂如何給出有趣但又不致於「說得太多」的答案。他說主持人有一種「忍者」特質,不喜歡講自己的事,他把這樣的個性帶進電影裡,所以拍了一部純屬虛構、不容易看見他本人的電影(雖然他的聲音在電影開頭就出現了)。問他,那麼電影裡讓他最感共鳴的角色是誰?他露出招牌認真思索表情,「嗯」了一聲,說:「很奇怪,其實是林志玲飾演的那個角色吔。」
林志玲在戲中和小S飾演不合的姊妹,人前裝要好,人後互相扯後腿。
於是看電影的過程,不斷在尋找上官玲玲和蔡康永的共通點。一個不願為妹妹攀關係鋪路的大明星姊姊,因此和妹妹決裂,之後又身陷桃色風波……怎麼看都連不上蔡康永本人形象,只能帶著困惑走出戲院。
之後才忽然想到,在「叫好」和「叫座」中選了「叫座」的他,其實說過這麼一段話:「我拍通俗作品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身邊的人不用很尷尬地裝出很喜歡的樣子。」
所謂身邊的人是誰呢?往回追溯我的問題,其實是,有沒有最遺憾沒法看到這電影的人?他說,是父親,「如果他能夠看到,我會很高興。」
不願把自己故事寫進電影的忍者,在這一刻,還是洩露了蹤影。儘管並非全片主軸,但集中在林志玲身上的最大集點,確實也就是親情。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